CCC傑作《不可知論偵探》:民俗、推理、新臺灣奇案
作為一個長年的動漫畫愛好者,個人從來不認為要因為地緣關係,基於愛國、政治立場、意識形態等外在動機,而無腦支持一些其實自己也沒有真心喜愛的本土動漫畫。但我也同意,在臺灣漫畫家或動畫創作者確實產出有趣的作品時,則值得我們投以更多關注,宣傳、鼓舞、並用實際的消費行動支持,以激勵作者們持續創作。
初始由國科會專案計畫主持的《Creative Comic Collection 創作集》(簡稱《CCC創作集》),是近十年臺灣新創漫畫的重要平台。歷經停刊、復刊,乃至於去年全面轉線上閱讀,可以看到本土漫畫依然篳路藍縷的艱辛。除了既有的漫畫讀者浸淫日漫已久,多半不太會留意臺灣創作者及其作品,《CCC創作集》從公部門出發,在創作題材上往往傾向結合本國的風土文化、歷史人文;這本該是有別於國外翻譯作品的重要特色,卻也導致部分網路評價因此認定,CCC 刊載的作品生硬、說教、教育性質凌駕於娛樂之上、缺乏趣味性……。
或許有部分作品存在上述問題,但只要讀者拋開以偏概全的成見,就會發現臺灣現行站在第一線的漫畫家,憑藉豐沛的創作活力,仍可謂佳作迭出。在此要引介的《不可知論偵探》,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本文全篇無雷,請讀者安心參閱)
編劇作畫各司其職,題材選擇別出心裁
海鱗子:跟我一起把真相找出來吧!那是獻給徬徨亡者們,最好的餞別禮了。
(p.128)
……說來慚愧,筆者在接觸到本作以前,其實並不認識這兩位作者,純粹只因為封面看著畫風不錯,題材也蠻有意思,就把書買下來了。以結果而言,完全就是撿到寶:鸚鵡洲乾淨的畫面、優雅的線條、筆下營造出整體淡漠的氛圍,都和這個揉合民俗志怪、本格推理及社會寫實的故事框架十分匹配。薛西斯作為專業寫作者的文字素養,則確保了本作的所有台詞生動自然,節奏有致。一路讀來不僅毫不費力,更富含真實性和生活感。
除了自然語境的營造,真實性還來自於薛西斯對臺灣民俗的獨特選材。透由「捨身羅漢」這樣實際存在過的「人犧」傳統,附會而成不可思議的兇殺事件,讓我們看到臺灣本地文化結合文本創作,其實仍有著無窮潛力,足以產生更多精彩的故事。好比近二十年前,陳國富執導的驚悚犯罪電影《雙瞳》(2002),也是以道教民間信仰、辟穀修仙等在地元素,發展出至今仍讓人津津樂道的恐怖情節。赤燭工作室近年廣受追捧的恐怖類型電子遊戲:《返校》和《還願》,則更是不在話下。
「東亞民俗+推理刑偵」,《不可知論偵探》和《雙瞳》在要素組合上有幾分相似之處,但氣質可就差多了。可能是刊載在CCC上有分級尺度考量,或鸚鵡洲本人作畫方面的選擇性偏好,即便在這樣表面上連續殺人的事件中,本作也從未渲染、暴露任何過度暴力血腥的場面。有關遺體或兇案現場的描繪,也以簡潔筆調加上陰影處理。詭異氣氛雖有,至少畫面並不驚悚恐怖。同樣是臺漫,韋蘺若明描寫禮儀師工作實況的漫畫:《送葬協奏曲》,裡面的遺體反而還更嚇人一點。
作為一個重口味的讀者,我主觀上多少因為獵奇心態未能滿足,而感到有點可惜,客觀上卻也認同這是一種有品味的作法:比起賣弄殘酷暴行、兇器血污、浮腫破碎的屍首殘塊,作者傾向動用更多篇幅在人情百態的刻劃。即便畫面震撼力稍弱,這也讓《不可知論偵探》有著適合更多讀者觀賞的體質。
詭計邏輯清晰,靈異只是點綴
作為一部冠上「偵探」之名的推理作品,「詭計」在《不可知論偵探》當然不可或缺。嫻熟於類型文學創作的薛西斯,在此間設計的詭計雖不複雜卻堪稱巧妙。即便在嫌疑人選不多、行兇動機也相對明確的前提下,作者仍容易引導讀者進入思考誤區,顯見薛西斯情節組織功力之嫻熟,以及其對於推理故事理解之深厚。
好比魔術表演,詭計和真相是推理故事的精華所在。筆者在此不便直接爆雷。只能說,《不可知論偵探》漫畫的第一個案子:「捨身羅漢篇」,其事件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發展,應該也足以讓長年浸淫偵探小說的推理愛好者,感到有些許訝異。而一般讀者則能在相對不複雜的偵搜過程中,體會推理時步步進逼真相的絕妙樂趣。這樣的樂趣在故事開頭,就透過一個看似不起眼的小事件傳達出來:
小吳:……不知道是不是沾上什麼不乾淨的東西,所裡連著好幾天都發生怪事。像是飲水機按冰水鍵卻出熱水啊、寫結案報告時電腦忽然自動關機啊、醉漢鬥毆卻調不出附近監視器的畫面啊……海鱗子:——你們需要的是維修經費吧。
(p.12)
某派出所由於裱框的鎮宅符咒無故掉落,加上近日種種怪現象讓人疑心生暗鬼,恐懼迷信之下,因此找來年輕道士海鱗子試圖消災解厄。有意思的是,我們雖然從宣傳和書腰就已得知,《不可知論偵探》的主角海鱗子是「道士+偵探」這樣奇妙的身分組合,但在這個初次亮相的情境中,海鱗子並未從靈異、超自然的角度唬弄眾人,而是很樸實的現地觀察和經驗推論:欸你們東西壞了就要修啊、裱框掉下來是因為牆壁震動嘛、牆壁為什麼會震動?你們昨晚是不是……。
只這一登場,宛如「日常推理」的溯因法表現,就奠定了整部作品實事求是的調性,確實是一部邏輯分明的推理作品,而沒有要用怪力亂神矇混瞎扯的打算。雖然劇中有靈異元素點綴其間,但多半是一些渲染氣氛的醍醐味,用來營造民間巫教信仰的神秘氣質、暗示主角的身世謎團等等。至於事件本身,則當然都是人力所為。就像故事中一再強調、同時也藉由一位遊民之口說出:「天黑以後,這裡人比鬼還可怕。」(p.92)人間的事情還是要由人來解決,藉由科學和實相演繹論斷,與鬼神無涉。這也是作為一個不可知論者的海鱗子一再強調的:
小吳:不過老師好厲害,一眼就能看穿不可思議背後的真相!海鱗子:如果會覺得不可思議,一定只是有些東西你看不見而已。
(p.19-20)
人物鮮活有趣,期待後續補完
說起「道士」,我們一般人腦海中依循刻板印象,自然浮現的可能是電影《倩女幽魂》的午馬、《殭屍道長》的林正英、《父後七日》的吳朋奉等等:中年大叔、身著道袍法帽、手持桃木劍和三清鈴。這樣的形象要說帥氣與否是因人而異,但顯然不會和「時髦」劃上等號。
也因此,海鱗子時尚青年的外型,無疑大大顛覆了傳統道士的刻板印象。或許會有讀者因此吐槽:
「屁啦!我家附近廟裡的「鰓公」,哪有那麼帥的!」「新番《我的道士不可能那麼潮》??」
不過,像在藤崎龍漫畫《封神演義》裡,也是一個比一個還要炫砲的道士;CLAMP《庫洛魔法使》的李小狼,更是難能可貴的正太小道士;近二十年前的縱向捲軸射擊遊戲《式神之城》系列,一個個神主、巫女、道士、驅魔師,也都有各自時髦的樣貌。可以說,將傳統文化元素與現代時尚,進行有意識的融合,是一種由來已久且效果特出的創作模式。
身為一個「看得見」、甚至身上就「有東西」的天才道士,卻同時對仙神和靈界抱持否定態度,這看似矛盾衝突的人物設定,在海鱗子而言是顯得如此合情合理:像《男女蹺蹺板》的有馬總一郎那樣的帥哥(薛西斯談)、師承古剎名宗卻不會畫符咒、平日休閒是課金打手遊養電子寵物、厭惡人際交往到會把朋友封鎖、被不知名的魔神所附身、其實有著一般人以上好管閒事的正義感、從不離身的手套……,僅從第一冊單行本的故事,我們對海鱗子的認識大概會有這麼多。雖然讀者只知其道號,不知其本名,也不會妨礙對角色的好感。除了鸚鵡洲畫風討喜,人物臉譜漂亮俐落;薛西斯賦予諸多複雜特性的角色塑造,也確實使其生動活現了起來,形成讓讀者記憶鮮明的清晰印象。
——而這些,顯然還只是海鱗子其人風貌的冰山一角。經由附錄別冊的特別短篇:〈神明的箱子〉補完,讀者有幸窺見海鱗子成為南明派師祖關門弟子前後的事件片段,看似補充了些許主角之所以成為道士的起源。在日港台三地作家以「筷子」為主題的志怪接龍小說集《筷:怪談競演奇物語》中,薛西斯主筆的〈珊瑚之骨〉,加上其他作者於後續篇章的加筆,則也透露出海鱗子的部分隱晦身世。這些漫畫單行本以外的小說篇章雖然各自精彩,卻又為我們認識其人增添了更多謎團……。
圍繞在主角海鱗子身邊充滿懸念的種種未解之謎,加上小吳、小光、師兄等各個形象鮮活的有趣配角,《不可知論偵探》有著良好的基礎和未來性,或許足以擴展成像京極夏彥「百鬼夜行」那樣的志怪推理系列作;藉由更多讓人暗暗心驚的事件鋪陳,帶入更豐富的臺灣民俗文化,將那些彷彿亦近亦遠的怪奇傳說介紹給讀者認識。
無獨有偶,又名為京極堂系列的百鬼夜行系列小說,在這十餘年間也經由志水アキ陸續改編成為漫畫,而受到漫畫迷的矚目。人稱「京極堂」的主角中禪寺秋彥,常掛在嘴邊的那句「這世上沒有什麼不可思議之事」,也作為名言而更廣為人知……。
同樣揉合民俗學、地方誌、宗教文化、風土歷史,與推理要素輻輳合一;也同樣有一個肩負傳統宗教任務、嫻熟於傳統民俗知識、卻不信鬼神的主角,筆者相信《不可知論偵探》也有跟京極堂系列同樣寬廣的發展空間。或許之後,薛西斯能如同京極夏彥的《狂骨之夢》或《鐵鼠之檻》等作品,設計更加複雜的情節和事件給海鱗子挑戰。而海鱗子與他的快樂(?)夥伴們,將會在鸚鵡洲秀麗的畫筆下如何繼續活躍,也實在令人再三期待。
絮語:粉絲力薦,非業配宣傳
儘管現在全面轉數位平台的《CCC創作誌》,讓我們得以直接線上免費完整閱讀,其中許多出色的作品集結成冊、出版為單行本,仍然期許各位行有餘力可以購買收藏。畢竟每一冊單行本的銷量,都是對創作者的實質鼓勵。至少,在此推薦的《不可知論偵探》,是絕對可以先行一試的好作品。
無關乎這是不是臺灣漫畫,《不可知論偵探》有著實屬上乘的內容,無論在圖像或故事層面,其品質之高,應該是大多數讀者一看就懂。但相較於日本漫畫,臺漫能見度往往難以相提並論。筆者只希望拋磚引玉,透過簡單的介紹來引起更多漫畫讀者注意,從而成為支持這部漫畫的動力之一——畢竟,才一冊單行本就被海鱗子圈粉的我,非常希望薛西斯跟鸚鵡洲老師能夠長久地把這系列畫下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