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事俱備只欠戰鬥:深度剖析《控制》的戰鬥表現究竟有什麼問題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控制》(Control, 2019)之於遊戲設計各方面,都達到相當高的水準,特別是在美術和敘事方面建立起獨特的自我風格,足以給多數玩家帶來良好體驗。但作為動作冒險遊戲,關乎遊戲性相當重要的「戰鬥」內容,《控制》有其值得一提的亮點,卻也有著難以忽視、甚至致命的缺陷。箇中得失,值得單獨檢視分析。

(本文涉及《控制》戰鬥設定及部分後期內容,請讀者斟酌閱讀)

-以下不包含20200327發布的「The Foundation」DLC討論-


初衷:戰鬥的互補

粗略分類《控制》中的應戰手段,大約有三種類型:

1、極近距離打擊的念動力衝擊波(約兩公尺以內)。
2、各類槍械模式遠程射擊。
3、各式獨特的超能力。

除了第一種近戰攻擊相對雞肋,暫且略過不提,第二種槍擊和第三種超能力攻擊,在原始設計上是各擅勝場。

故事中,主角潔西在序章會獲得一把槍枝造型的異界物質作為射擊兵器,稱為「勤務武器」(Service Weapon)。勤務武器可依據不同需求產生變形,經過進度推進和資源蒐集,玩家將能解鎖使用多樣化的射擊型態。對應到現實中的槍械類型,大致分別是:【抓握】-一般手槍;【粉碎】-霰彈槍;【穿刺】-反器材步槍;【旋轉】-輕機槍;【蓄力】-刺針飛彈。同時間可以裝備兩種模式自由切換,但子彈容量是共用一條能量槽,每種模式的消耗比例不同,能量槽會隨時自動以等速補充,然一旦能量用罄,就需要等量表回填完畢才能再行射擊。為了在戰鬥中持續保持主動迎擊的優勢狀態,玩家需要將槍枝射擊和超能力攻擊作相互配合,混合運用。

潔西的超能力同樣隨著各類主支線遊戲進度逐一解鎖。有以下幾項:

1、【丟擲】:以念動力移動現場任一物體,再高速砸向敵人。
2、【衝刺】:往平行任意方向極快速位移(約三公尺左右,有滯空效果)。
3、【護盾】:以念動力在正前方升起一道碎石護壁抵禦攻擊(有防禦數值上限)。
4、【抓取】:對生命值低至一定比例的敵人轉化控制,使其暫時成為我方反擊敵人。
5、【浮空】:升上2.5層樓高度滯空漂浮,可任意平行位移。

所有的超能力也共用一條能量槽,但其中就丟擲、衝刺、護盾會等比例消耗能量。使用抓取的代價只有必須較長時間面對對象敵人(約二至三秒),期間將容易暴露在其他敵人砲火之下。而浮空則完全沒有額外消耗,唯一使用限制是單一次使用滯空的有效時限,時限到了就會緩慢降落,只有在接觸地面之後才能再次浮空。

衝刺和護盾作為防禦性技能,通常是在特定場合會有妙用。具有最廣泛用途的能力則要屬丟擲。丟擲作為第一項必定取得的異能,有著非常高的傷害、出色的射程、便利的輔助瞄準系統,以及投出後超過九成的命中率,使之成為潔西戰鬥中的最大利器。雖然偏高的能量消耗在初期使用上必須有所斟酌(玩家最初的異能量槽數,僅供使用丟擲兩次再多一點),但基於能量快速自動回復的設計,這不影響丟擲之於各地遭遇戰的實用價值。且當遊戲進行到中期以後,能量上限提升到一定程度,在不虞匱乏的前提下,配合著浮空的風騷走位,丟擲更在戰鬥中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透過「槍械」和「異能」兩種獨立量表相互調節,彈匣打空的時候丟東西、能量耗盡再換開槍射擊,流轉在不同模式之間,以增加戰鬥時更加豐富的變化性,應該是作為製作方的Remedy預期的完善動作型態。然而事與願違,儘管《控制》以資源管理和攻擊手段分類,設計了一個看似妥當的戰鬥系統,實際上由於使用便利性的差距和數值分配不均,導致絕大多數玩家必然傾向於極端的應戰方式:幾乎完全以丟擲為主。


結果:戰鬥的偏好

參數調配的過度不平衡,恐怕是Remedy對戰鬥理解的一大錯誤。一來,丟擲所能造成的殺傷力遠遠超過槍械——之於最基本的抓握手槍,可能有五倍以上的傷害;再者,丟擲的輔助瞄準效益之好,也不是槍械所能比擬:只要在丟擲之前將畫面中心移至目標敵人附近,系統就會鎖定投擲物的打擊對象,相當於半自動追蹤效果。反觀槍械必須仰賴手動瞄準,沒有鎖定、沒有誤差距離內自動校準(僅有蓄力的刺針飛彈具備弱追蹤性能),偏偏《控制》的大多數戰鬥,都要求玩家維持在不斷移動的狀態,藉此避免中彈。玩家要在移動中以手動瞄準有效攻擊到同樣動態的對象,需要射擊遊戲老手的高等技術。不易活用的槍械攻擊手段,因此便遭到過於強勢的丟擲所排擠。

由於丟擲的物品來源是就地取材,Remedy其實只要將部分場景設計成空無一物、沒有東西可丟,就能夠迫使玩家以槍過關。但實際上在遊戲中,我們並不會遇到「沒東西可丟」的窘境,潔西隨時都可以從地上捏一片石板,或將牆壁抓一塊混凝土下來砸人。這樣的演出表現雖然強化了潔西異能的說服力,卻讓槍械系統更難出頭:如果丟擲物體的場合從來不受侷限,那究竟有什麼好理由說服玩家應該多開幾槍,而不是多丟兩塊混凝土——特別是在即使開超過五槍,傷害效率也比不上一次丟擲的前提下?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另一方面,《控制》中比較強大的敵人通常會具備能量護盾,在對其造成有效傷害時,必須先行擊破護盾。然而即便加上對護盾有加成傷害的效能模組,槍枝之於護盾的破壞效果實在太過有限。少數能夠有效破盾的穿刺類型又需要集氣瞄準射擊,在站樁就容易承受大量傷害的快節奏槍戰中,穿刺是最難活用的槍枝型態。反觀丟擲的攻擊效果,幾乎都是一擊就足以貫穿所有類型敵人的護盾,這更突顯出丟擲的進攻實用性遠高於槍械的處境。

雖然有前面提到的有限能量計量表作為制衡,限制固定單位時間的攻擊次數,但一來槍械系統也需要冷卻時間回填彈藥,二來包括異能系統在內的計量表回復速度其實算快,大約兩秒就可以回復到再度丟擲兩次的數值。也因此,與其在等待能量回復的同時,使用準頭相對不高的槍枝試圖對敵人造成輕微傷害——同時還讓自身暴露在敵人攻擊的危險下;不如在異能能量耗盡時躲在掩體後方,或是快速跑動專心閃躲,待自動充能後再丟個滅火器出去將之一擊斃命,是明顯更有效益的應戰策略。

更何況一如前述,從遊戲中期以降,隨著技能點數逐步加成,異能量表數值提升後,用於大多數局地戰都顯得有相當餘裕。再加上經過丟擲技能樹的後期技能解鎖,玩家不僅可以把生命值低落的敵人抓起來丟擲,更能丟包括堆高機在內的大型重物。隨著丟擲技能的效能漸趨完備,槍械的定位也就愈顯尷尬。

其中,「把生命值低落的敵人抓起來丟擲」,在玩家抓起這些敵人同時,就形同將其絞殺。在此之前偶爾會有丟擲一擊不死、敵人殘血,而需要槍械補槍的情形,當提升到這個技能階段後,連補槍都不用,潔西只要隔空扭斷敵人脖子就好。「沒有一次丟擲解決不了的敵人。如果有,就丟兩次、三次、更多次。」除了在等待異能量表回復的冷卻時間中,射個兩三發刺針飛彈作為牽制,中後期的遊戲過程,搭配浮空丟擲到底,其實是最有效率的打法。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我都還沒提到《控制》中那個糟糕的近戰攻擊。念動力衝擊雖然傷害不俗,然其距離偏短之餘,還只有單下攻擊次數而缺乏連續技,每一次施放打擊後又有將近半秒的硬直狀態,加上敵人的近戰攻擊傷害也都比槍擊更高,極近距離的戰鬥若角色動作出現空隙,便顯得非常危險。也因此,即便偶爾會遭遇到被迫近戰的局面,玩家可能還更偏好一邊拉開距離、一邊抓東西來丟的戰術,之於攻防皆更有保障。


偏誤:戰鬥的流程

除了戰鬥手段的平衡性問題,《控制》部分的戰鬥流程設計,也存在很大的商榷空間。

為了加快整體戰鬥節奏、避免玩家龜著吃補藥應付,Remedy很聰明地將玩家在戰鬥中主動補血的手段全數拔除;取而代之的,是擊倒敵人之後,其身上即時掉落的生命能量碎片,玩家角色靠近時就會自動吸附、以一定比例回復生命值。類此設計在動作遊戲中並非首見,例如《伊蘇:菲爾迦納的誓約》(イース -フェルガナの誓い, 2005)、《伊蘇:始源》(イース・オリジン, 2006)就曾經這麼處理;《空洞騎士》(Hollow Knight, 2017)必須經由攻擊敵人以獲取能量、再趁隙消耗能量回復生命值的設計,亦可視作類似手法的變形。

這項設計的優勢相當顯著:玩家可以更專注在與敵人的交戰過程本身,也迫使在角色受傷時,反而必須更加深入敵陣——因為被打倒敵人的生命碎片往往掉落在集火處,要想補血就必須以身犯險。如此使戰鬥節奏更為流暢,體驗上也更加刺激,彷彿交戰一直持續在動態之中,而沒有中途喘息的時間。

但這項「殺敵即時回復」系統之於玩家也有顯著問題:這讓製作組可以順理成章地在各種Boss戰當中塞進大量雜魚增援,否則若是玩家被Boss打到瀕死,還能夠從哪裡取得生命碎片來補血?雖然遊戲中也有幾個支線Boss沒有小兵助陣,而在對其造成傷害時,會掉落一定數量的生命碎片。但多數與Boss交戰的過程,總以源源不絕的增援增加會戰複雜度。已經在打Boss了還要應付小怪,我認為絕大多數玩家都會感到厭煩。這不是對難度的排斥,而是對遊戲樂趣因此受損的抗議。我們寧願Boss本身設計的更難一些、更有特色和獨門招數的挑戰,而不是好幾個複製貼上的兼用卡Boss,再加上無聊的小怪清理工作。

《控制》末盤遊戲中,有著全作最完美的趣味性、設計上足以載入遊戲史冊的菸灰缸迷宮;但也有最糟糕的體驗,而那惡劣的體驗就來自於「無聊的小怪清理工作」。Remedy一路以來就沒有在Boss戰方面有多下苦心琢磨,也因此玩家並不會對此有過多期待。但作為終章完結的最後兩場戰鬥,竟然都只是海量的一般敵人不斷堆疊,未免令人失望。包括「█████」和「█████」等兩場內容,玩家就只是按照既定路線移動,然後應付一波接著一波刷新的小怪而已。雖然有一定難度,但感受到更多的不是難而是煩:這兩局戰鬥實在太過冗長單調,出現的敵人種類也毫無新意,給人有一種「我都這麼努力走到故事最後了,結果你給我這些貨色?」的不痛快。特別是在此不久前,玩家才因為劇情演出而有過許多高峰經驗,反高潮的落差更形強烈。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圖:Remedy Entertainment

並不是說動作冒險遊戲都非得要有個氣勢宏大的Boss不可,不過這畢竟是營造演出高潮最直覺有效的作法,出色的Boss戰本身也是對玩家將遊戲通關前的褒獎。就算Remedy意圖挑戰傳統,他們可能也是選擇了最糟糕的形式來為《控制》的收尾鋪墊。想想看我們曾經有過《惡魔獵人》系列、《戰神》系列、《黑暗靈魂》系列、《血源詛咒》、《隻狼》等動作遊戲,想想看我們曾經在那些作品末盤有過什麼樣驚心動魄的戰鬥,並從中獲得酣暢淋漓的痛快滿足,讓人印象深刻、回味再三。再想想看《控制》最後給了我們什麼?一狗票的雜魚海。


展望

《控制》有著充滿懸念的開端、引人入勝的發展,最終尾聲之前的遊戲性卻不盡如人意,令人惋惜。以故事性和世界觀而言,《控制》仍有許多值得挖掘深究的內容。倘使往後有續作產生,或是基於相同世界觀的相關作品延伸,針對各種戰鬥手段的效益平衡問題,以及在進行流程表現上,如何為玩家帶來更豐富的心理反饋,是製作廠商可以再進步的方向。

而我們也相信,對於遊戲設計具備獨特感性的Remedy,必然還有值得關注的發展。他們往後將會做出什麼樣的作品,讓人相當期待。


*感謝朱家安於討論時的觀點提供。感謝朱家安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

火熱排行

《惡靈古堡4 重製版》艾殊莉也被玩壞!坦誠相見礙你視力 各位阿昂hold得住嗎?

沙沙給油!海外老爸被推坑《進擊的巨人》看得超入神 5集就推敲出巨人來歷驚豔網友

《霍格華茲的傳承》退燒、通關率僅25% 反恐跨人士諷:你們連哈利波特都不如

海拉撸?Steam紳士動作《澀爾達傳說》掏劍魅惑魔物 老司機加儂炮準備發射

終結磐森林我在常!《寶可夢》小智最終回終於見到比雕 童年完整粉絲超激動

《惡靈古堡4 重製版》玩家發現「村莊生存戰」避戰彩蛋 一發子彈讓仇家散會

看過劇本?WBC經典賽日本隊改寫《棒球大聯盟》結局 網:大谷替吾郎圓夢了

紳士就是力量!《鏈鋸人》帕瓦模型可褪衣上下皆空大爆瑟 平板加料「墊」爆社群

《名偵探柯南》動畫新集數驚見「九轉大腸」 當事人稱製作組是故意在擦邊

好個「菁嬰」!《模擬市民4》小北鼻竟被徵召入伍 使命召喚只給你24小時準備

《惡靈古堡4 重製版》無法殺死武器商人 CAPCOM不許玩家傷害無辜的人!

遭Steam下架?戀愛模擬《稅務天堂3000》報稅順便約會 姐姐陪「稅」流程再雜都學會!

外送送歪歪?紳士版《死亡擱淺》現身Steam 跑單送貨再...再一發就好

紳士的力量!《萊莎的鍊金工房3》褪衣模組火速出爐 各路烏鴉、海鷗準備鍊精囉

這里昂太邋遢!官方PO《惡靈古堡4 重製版》雜亂公事包 強迫症玩家吐血

《惡靈古堡4》重製VS舊版怪物、角色大對比!新舊「礙事莉」你選哪一位

開放世界ARPG手遊《鳴潮》揭11分鐘實機畫面 網稱原汁原味「米哈遊也有今天」

《惡靈古堡4 重製版》艾殊莉「身體」模特兒甜美曝光! Cos礙事莉親玩遊戲被村民嚇爛

《我的英雄學院》動畫第7季製作確定! 新季度活躍新角「星條旗」亮相朴璐美獻聲

準備玩王阿姨!《惡靈古堡4 重製版》解包曝艾達篇章「Separate Ways」開發中

惡搞無極限!《銀魂》後祭活動翻玩「航海王」經典OP 還找來北谷洋獻唱We Are

《寶可夢》大喜歡!美式足球員超愛伊布 記者唸錯Pokemon發音還因此動怒

《惡靈古堡4 重製版》村民AI心機超重「假動作」攻擊讓玩家防不勝防

《暗黑破壞神4》公測完Asmongold抱怨德魯伊是他目前玩過「最爛職業」

科學家用8萬個鼠腦細胞打造活體電腦 神經元分析規律F1值0.98近乎完美

召喚AI妹紙?Gatebox將ChatGPT導入3D投影語音助理 新版本老婆3天賣破2400萬

紳士名作《夏日狂想曲》冬季篇Beta佛到像正式版? 牛人要素更明顯小心叔父在看

3D紳士《洛夫克拉夫特行動:墮落玩偶》二測開跑!0.7版同步上線 添新角、多人綑綁系統

hololive母公司COVER東證所敲鐘上市 業務藍圖曝《HoloEarth》2024年正式推出

曾喊「170公分以下男性沒人權」被炎上 日本女電競選手時隔一年Twitch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