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全作品大盤點(三):《神隱少女》難以打破的巔峰之作
日安,我是慢慢,歡迎來到吉卜力全系列電影介紹的第三章,這章的內容會從2001年的作品開始介紹。談到這年的作品,對吉卜力來說可說是非常有意義,因為這年是吉卜力史上最巔峰的一年,而且這股熱潮還一直延續到2004年,讓原本就成功的吉卜力,更是推向了另個新境界。
《神隱少女》
「不能吃太多喔,不然會被殺掉的。」這句話到現在依然會被拿來當作吐嘈別人的經典台詞。出自於2001年的經典作—神隱少女,在所有宮崎駿的系列當中,我認為值得稱得上是翹楚的動畫。
在還沒決定製作《神隱少女》前,宮崎駿曾提出想將柏葉幸子的小說《霧中的奇幻小鎮》改編成動畫電影。不過這項提議並沒有被採納,但少女來到奇幻的小鎮工作這個想法多少有影響到後來《神隱少女》的世界觀。
而這個企劃開始的主要契機是宮崎駿和友人—奧田誠治,曾在暑假期間帶著十初歲的女兒—千晶前往宮崎駿岳父搭建的山林小屋裡遊玩,宮崎駿和千晶因此結緣。受到千晶的啟發,讓宮崎駿決定創作一部以她這個年紀的孩子為主角的電影,目的是想告訴這個年紀的小孩,這個社會的生存道理,不過也要相信自己,一定做的到。當然女主角荻野千尋一家的設定就以千晶和爸爸作為藍本。
作為吉卜力史上最賣座的電影,不管是對宮崎駿來說還是對吉卜力來說,應該都是電影生涯當中的巔峰了吧,當中有許多影射性的畫面,都是在描述千尋是如何"成長"的過程。宮崎駿說:他覺得全劇最高潮的地方是在電車。
那段電車之旅是千尋在沉澱自己的過程,千尋從一個厭世的屁孩成長到願意為了別人低頭道歉的少女,在經歷那麼多壓力後如釋重負,通往錢婆婆家時眼神已經看不到當初的迷惘。整段感情處理的非常細膩,所以才會說這是全劇最精彩的一幕。
《貓的報恩》
在1999年,吉卜力工作室收到某間遊樂園的請託,希望能製作一篇以貓為主題的短篇動畫。
當時宮崎駿想說:《心之谷》裡不就有貓的元素嘛~把他們獨立出來放入這個企劃啊!還記得白貓「胖胖」把女主角月島雫帶到男主角所在的骨董店,骨董店裡擺放著許多的特色商品,當中有一隻特別精緻的貓頭紳士玩偶,那隻就是這次的主角「貓男爵」。特別再次請《心之谷》原作者柊葵替這個企劃構思,於是柊葵繪製出《貓男爵》的漫畫,設定上是喜愛文學的《心之谷》女主角月島雫所撰寫的故事。可以說是《心之谷》的外傳。
但之後這個案子就不了了之,因此轉交給森田宏幸處理,成為他首次執導的處女作。
作品本身確實以「貓」當作主題非常討喜,因為日本人多數是貓奴,而且在日本文學史上也常出現關於「貓」的故事,比如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源氏物語》等等。而且日本的網上流傳著一個傳說,只要家貓走失,就去拜託野貓傳話就好了。
《霍爾的移動城堡》
這部請容我私心用最高的讚美,宮崎駿第一神作來稱呼這部作品。奇幻的世界觀、驚艷的美術設計,還有最重要的,國民老公—霍爾。
改編自擅長描寫魔法主題的英國作家Diana Wynne Jones所撰寫的同名小說《Howl's Moving Castle》。作為指標性建築的「城堡」,這堆由垃圾構築而成的建築在電影中隨著霍爾心境上的轉變不斷地改變風貌。
被稱為歷代男角中最帥最溫柔的男神—霍爾,在原作中其實是個渣男,我很喜歡吉卜力對他的改寫。剛出場的時候表現的非常紳士,加上盛世美顏,給人一種高不可攀的距離感。霍爾天生是個隨心所欲的浪子,與惡魔交易、接近荒野女巫,而一切只因爲他覺得有趣。
對他的印象開始轉變是因為他跟蘇菲鬧脾氣,原來高冷只是個表像,真實的他也會像個孩子一般任性,霍爾就是從那刻開始變得平易近人,只對蘇菲展現溫柔,變成專情的王子。
這些都反映到城堡的變化上,原本只是一些廢鐵集結而成的廢墟經過四次大改建,第一次,蘇菲入住讓屋內煥然一新,第二次,霍爾為了蘇菲重整房子,第三次,蘇菲設法讓城堡移動到霍爾身邊,最後一次,霍爾和蘇菲相愛後,城堡不再冷冰冰,多了許多綠木,充滿生氣。
以往男女之間的愛只是當作豐富劇情的一部分,這部確是以「戀愛」作爲主軸,帥哥戀上平庸少女的劇情滿足了女孩們的想像,這麼說有點膚淺,不過真的蠻像霸氣總裁系列,女主角從來就不是重點,重點是,霍爾擄獲了眾多女人的心!
《地海戰記》
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郎在吉卜力首次執導的作品,可能是宮崎這個姓氏有著太高的聲望,所以大家都會用很高的標準去看這部作品。我自己當然也是。所以這部作品不論上映前或上映後都爭議不斷。
《地海戰記》是改編自作家娥蘇拉·勒瑰恩的《地海》系列作品,娥蘇拉·勒瑰恩認同「宮崎駿」的指導功力,於是同意讓吉卜力改編她的作品。
但製作人鈴木敏夫考量到宮崎駿和高畑勳導演的年事已高,於是他力邀宮崎駿的兒子宮崎吾郎擔任這次的監督。可是,宮崎吾郎過去從事的景觀設計的行業,可以說沒有什麼動畫經驗,但他毅然決然接下導演職位,宮崎駿因此與宮崎吾郎冷戰直到《地海戰記》結束。還對宮崎吾郎放話,這部片鐵定會失敗!
電影一出,各方輿論真的接踵而來,負面評價大於正面評價。撇開主觀的喜好問題,最大的原因是將原作改編的不完全,難免讓書迷心生不滿。原作者看完電影後也說了:「他不是我的書,他是宮崎吾郎的電影。」並事後在網路上發表一則聲明,表示對本電影裡使用武力來解決紛爭的安排,以及未能清楚交代黑影的細節感到失望。
個人是覺得他不太適合全年齡觀看,整部作品的風格太過抑鬱,但配上風格相對的音樂多少有刷回好感度,不講究劇情,純論美術和音樂,都還是保有一定的水準度。
《崖上的波妞》
《崖上的波妞》,一部關於五歲小孩的愛情故事。
起初想改編中川李枝子的繪本《不不幼兒園》,這是一部關於托兒所小孩的故事,後來宮崎駿到懸崖上的小屋內度假時萌生了一些靈感,便決定做一部以「海」為主題的動畫。第一次以大海當作舞台,加上這部有80%的場景是海水,因此宮崎駿在海浪的表現上下了不少功夫。
我覺得最吸睛的地方在出現了泥盆纪的生物,泥盆紀:距今約4億年前,蕨類植物繁盛,昆蟲、兩棲動物興起,魚形動物獨佔鰲頭,所以又被稱為「魚類時代」。片中的魚類都是基於歷史文獻紀載、宮崎駿再加以想像後的模樣。
做為一個讓小孩也有參與感的動畫,這部確實淺顯易懂,跟過去的舊作比起來場面確實小很多,但整體來說是部寓教於樂的電影。
以上,吉卜力系列電影第三篇就介紹到這邊,下一篇會講到吉卜力解散動畫部門後的故事,以及高畑勳離世後對宮崎駿的影響力。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