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什麼議題都想沾一點的《螢幕判官》 誰能看清事件的全貌?
台灣獨立遊戲界對於反諷社會的作品似乎情有獨鍾,當然國外也不乏這樣的作品,像是前陣子很流行的《旅行青蛙》,製作團隊表示他們在傳達的其實是日本社會中丈夫和妻子間的關係。這類型的作品除了精準指出不被訴說的社會默契,同時也帶給玩家反思的空間,在台灣,從《我滿懷希望的有病信仰》到去年的《返校》,以及剛上架不久的《螢幕判官》等等,都是帶著玩家從不同的角度來檢視社會:如果大眾只是一種盲從、如果「少數」才是對的、如果你所認識的一切,其實並不如你所想的那樣公正呢?
從《螢幕判官》來看,他們想處理的議題非常多,從社會階層結構、情緒勒索、校園暴力到媒體殺人,乍看之下非常混雜,感覺什麼都想沾一點,什麼都不夠深入;但從現實的角度去思考,每件事的背後本來就都有非常複雜的成因,並不是隨便貼上一個標籤就能夠定義。
每一章的開始都會穿插一個新聞片段,告訴玩家「這個社會對於這件事情的認知」,然後再讓玩家從主角的角度去經歷故事。
在電視上的幼稚園老師指責主角從小就不學好,甚至還逃學。若仔細想想,一個幼稚園的小孩,真的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嗎?都沒有人思考過這種指控的不合理性嗎?但電視前接收資訊的觀眾,幾乎是不假思索的照單全收,這就是社會現況。
從遊戲中玩家逐漸得到一些線索,在電視上振振有詞的老師,其實根本就是主角爸爸的外遇對象,她正是讓主角急著離開學校(後來被誤會為逃學)的原因,不僅如此,主角的媽媽也因為這段婚外情而離開人世,造成主角的家庭破碎。
在這段故事裡,我很喜歡最後面老師和主角面對面的部份,當主角把父母離異的原因推給老師時,老師不承認是自己的問題,並且還指出「男人總是喜歡在外遇後把錯推給女人」的現象,事實也的確如此,假如主角的爸爸沒有這樣做,那又怎麼會有婚外情呢?
雖然老師本人也是被社會框架荼毒,喜歡獵巫和情緒勒索(還有過度愛分享她今天晚上的行程跟亂放保險套),但在這男女關係這部分,腦袋倒是很清楚。
第二段校園霸凌的部分我覺得是本作中劇情處理得比較不夠細的地方,首先高雲生是誰,他又為什麼這麼討厭主角?
從我得到的線索中只知道主角手中握有高雲生做壞事的把柄,而且主角還正義感十足的很想把它發表在校刊上,遊戲中出現過幾次「你是贏不過他們的」等等對白,似乎在暗指這些打人的同學「上層」有著強大的權力。
但或許是在高雲生身上沒有看到那種喊水會結凍的實力,也沒有直接看到校方如何屈服於高雲生;只透過一群國中生小混混從旁描寫,高雲生感覺像是在學校嘴砲自己爸爸很厲害的小孩,大人到底會不會隨之起舞並不明確,在這邊說服力稍嫌不足。
不過遊戲的方式在這邊多了一些變化,算是補強了這個部分,在玩的時候不自覺的有點緊張,那個鳥鳥到底代表什麼我依然不清楚,但是鳥鳥很可愛,所以可以接受(有小動物無條件加分)。
然後故事終於來到尾聲。
最後一段是主角長大之後跟他父親的關係,還有主角逐漸「覺醒」的過程(不過已經太晚了,怎麼會這麼雖小),當主角跟自己內心聲音對話時,我有一種看到鬼的感覺,因為我以前也有過一模一樣的問題啊。
我覺得這個問題放在這邊非常好,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是這樣的,不管父母/情人/朋友怎樣對你不好,怎樣精神虐待、毆打,當你心軟時這個問題就會浮現,不管是為了維護眼前的和平還是為了尋找安慰,不自覺的你會去思考這個人以前的好,選擇性忽視這段關係已經變質的事實。
但這個錯亂的邏輯必須被修正,以前是以前、現在是現在,不能混為一談,也不要因為得到對方付出而有罪惡感,因為在那個付出的當下,對方已經得到他需要的東西了。
不過我覺得有趣的是,雖然遊戲想表達的是大多數的人光看媒體報導就輕易斷定一件事情,但其實這個遊戲給你看的部分,也不過只是遊戲想讓你知道的,並非事實的全貌。因為它並沒有讓你經歷所有人的段落,所以你不知道主角父親為何選擇外遇,也不清楚主角母親死亡背後的所有原因...
換句話說就算你經歷了主角版本的故事,你依然不清楚造成這一切的真相。到底是主角真的受到壓迫,還是主角的個性讓他做出這樣一連串最後導致人生崩壞的選擇(正義感十足要在校刊上揭發高雲生、過度念舊情...)?玩到最後其實連人是誰殺的,玩家都不知道,只留下一堆值得思考的謎團。
《螢幕判官》的遊戲方式相當簡單,不會因為需要太多技巧而破壞了故事的體驗,遊戲過程大約兩小時左右,以小品遊戲而言,個人覺得值得一試。
●《螢幕判官》Steam商店頁面●《螢幕判官》app store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