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恐怖遊戲做成開放世界 那你還會怕嗎?《夜廻》玩後感
最初認識《夜廻》,是在電視上的電玩節目裡,起初吸引我的原因並不是開放世界,而是可愛的畫風。我個人算是一個很不喜歡恐怖遊戲,卻又會忍不住想去嘗試的人,過往那種如《ib》、《魔女之家》可愛風格的恐怖遊戲還算可以,只是越到現在的恐怖遊戲就越難,而且風格也營造得越來越擬真、壓抑,很多時候玩到一半就因為心理壓力太大而玩不下去了。
但這款遊戲的風格對我來說剛剛好,整體上除了剛開頭,並沒有什麼太多的 Jumpscare 等元素,鬼魂以及妖怪看起來也沒那麼恐怖、畫風又剛好對我的胃口,這才因此入手。
夜迴本身的故事滿簡單的:一名小女孩帶狗出去散步,途中貪玩不小心把狗給弄丟了,卻又不敢將真相告訴姐姐,導致姐姐出去找狗而失蹤,為了找到小狗與姐姐的下落,於是開啟了一場深夜的冒險之旅。
大致上的劇情就是這樣,這邊的心得就不劇透了,遊戲的部分劇情結合了後續小說的部分,因此如果沒看過小說的人,可能會覺得劇情有點隨便,大部分重要劇情還有世界觀被一筆帶過。這也是這款遊戲的敗筆之一,不過幸好遊戲裡的地圖探索以及氛圍塑造很成功,才把這種恐怖遊戲裡絕對不能出現的缺點給掩蓋過去。
遊戲是由一名不知道名字的小女孩作為主角,由於是小女孩,所以原版遊戲中並沒有任何的漢字,所有的劇情、對話、物品訊息都是由平假名所組成,用我們的話來說就是遊戲全程注音,甚至還會使用あたし這種比較小孩子的用詞,讓玩家能夠更好地帶入角色之中。
不過缺點就是,如果不熟日文的人,玩這款遊戲會非常的痛苦。加上這款遊戲的漢化都非常老,經常出現缺字或是漢化不完整的情況,不過幸好當前網路上的漢化還是能夠解完大部分遊戲裡的支線跟主線,不太會影響遊玩的情況。
遊戲主線流程大概是在 3 ~ 4小時左右,我個人有碰到卡關的問題,所以是6個小時,但如果照著攻略走以及知道怎麼玩的話,那大概4小時不到就過關了。所以算是一個流程蠻短的作品,就算把支線跟成就全做完,大概也就 8 小時的程度。
作為一個開放世界遊戲,夜迴主要的開放遊戲要素就是探索、收集道具、支線以及隨機事件,遊戲中會有很多突發的隨機事件,例如突然響起的電話、停車場突然發動的汽車、路旁衝出來的野貓等等,尤其是開場住家隔壁的房子,每次只要經過都會觸發隨機的事件,例如突然出現一堆血手印、或是經過的時候有一張超大的鬼臉等等,每次經過都讓我嚇好大一跳。
遊戲在地圖設計上還是挺有誠意的,除了主線以外的地圖,遊戲還有一堆支線的地圖可供探索,很多隱藏的地圖是在主線裡不會去到的,除非玩遍支線還有全道具收集,否則這些地圖很容易就錯過,這也是我覺得這部遊戲特別好評的地方。
支線的部分,大多數也是在地圖裡找人、找道具,或是跟一些比較知名的妖怪,如花子、梅利、貓妖等等玩遊戲,遊戲大部分的支線都是隨機觸發的,由於是機率關係,所以很多時候為了觸發支線事件,會在同個區域跑來跑去好幾次,這算是我個人覺得比較無言的地方。
遊戲中的敵人主要分為兩個種類,一種是鬼魂、另一種是妖怪,大部分的鬼魂要用手電筒照才會現身,否則的話他們是隱形的,鬼魂的攻擊性比較強,會主動來攻擊女主角。
而妖怪大部分有自己的行動軌跡以及機制,有些妖怪必須玩家面對著他們往後走,有些妖怪則不準玩家看著他們,或是拿手電筒照到他們,大部分的妖怪只要玩家閃過或是不觸怒他們,他們就不會主動來招惹玩家。
由於沒有反擊能力,所以遊戲裡大多數應對敵人的方式就是跑,遊戲設有體力條設定,體力條跑到底就會減慢速度,而只要害怕或是緊張,都會加快體力條的消耗,因此只是一昧地亂跑很快就會被鬼怪給抓到。
不過遊戲也給了玩家很多道具,例如可以吸引妖怪跟鬼魂注意的石頭、火柴、可以減緩他們速度的鹽巴,甚至是可以代替主角被鬼抓到的人偶等等,都是可以用來利用通關的。
遊戲中也安排了一些 boss 戰以及劇情戲,劇情戰大多數都是逃跑,會安排在某一處突然出現大量的鬼怪追逐玩家,玩家則必須拼命往前跑才能躲過,雖然心跳以及體力條的設定會讓玩家特別緊張,但只要仔細看就會發現正常情況下這些鬼是跑不贏女主的,所以儘管體力條見底,心跳狂跳,但只要按住奔跑鍵就能一定能順利脫困。
這種情節在遊戲中大概有 3、4 處,第一次遇到的時候會很緊張,深怕自己跑慢了會被抓到,但過了幾次後,發現鬼怪一定抓不到自己後就會覺得很無趣了。而反面的就是 boss 戰,Boss 戰雖然同樣也是在逃,但整體上設計得蠻有趣的,boss 的打法各異,有的必須要按照指示牌的提示逃跑,有的則要躲過 boss 的視角,成功開啟機關才能勝利,因此就算只是逃也能逃出各種花樣。
整部遊戲除了結束曲之外,並沒有其他的配樂,使得整個遊戲顯得非常寂靜,但除了怪物的音效之外,還能聽到街燈閃爍的聲音、飲料販賣機的機器轟巄聲、遠處的犬吠等等,而進到稻田區時,還能聽到四周的蛙鳴。這種的環境塑造真的很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