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校》電影無雷心得:恐怖元素完整,政治意味比原作更強烈直白
「在這個環境下拍出這樣的電影,真的很不容易。」《返校》試映會結尾,劇組人員紛紛起立接受鼓掌,導演和主角們走到台前致詞時,主持人用這段話開場。
「專屬於台灣的恐懼」
螢幕上剛播完的片子是《返校》電影版,為了還原遊戲中的驚悚感、破舊校園場景、主角方芮欣和魏仲廷虛實交錯的心理糾葛,本片的美術設計極其豐富且成熟,想必花上不少經費,監製李烈當場笑說,竟然能成功用現有預算拍完這麼難的片。
但「這個環境」的問題只有經費嗎?我擅自猜想,某些不必多做說明,影人們無法公開談論的事情大概也包含在內吧。
所幸《返校》電影版十分勇敢,直接面對台灣仍少有主流大片願意碰觸的白色恐怖題材,政治力道更比原作猛烈,甫開頭便宣告,這是一段建立在史實背景上的故事,而歷史往往比恐怖片駭人,壓抑狂飆到結尾,如同遊戲製作人姚舜庭形容,這是「專屬於臺灣的恐懼」。
濃濃政治味,恐怖元素比遊戲更嚇人
《返校》原作是冒險解謎遊戲,玩家的樂趣來自搜集並解讀伏筆,逐步沈浸到劇情裡,是一種慢節奏的體驗;電影則有片長限制,客群也較大眾化,相對之下必須多貼近市場口味,在開放空間滿足觀眾感官,因此《返校》兩版本採取不同的敘事方式,前者隱晦,後者直白。
電影版精簡部份劇情,提高政治元素比重,新增男主角魏仲廷的戲份,其優點在於情緒強烈,遊戲中僅用對話帶過的配角故事大幅強化,地下讀書會在黨國獨裁年代奮力追求自由的過程以真人演繹後,其生動感令不少觀眾落淚。
不過為了聚焦主線,許多解謎過程和方芮欣的個人心境遭刪減,改成直接呈現在螢幕上衝擊觀眾,以遊戲玩家的角度來看不免覺得可惜,由於電影無法像遊戲一樣緩慢鋪陳,也讓場景切換時略顯雜亂,缺乏足夠的留白和思考空間,但沒玩過遊戲的同行友人還是看得懂啦。
至於恐怖元素,基本上該有的全都有,最血腥的某橋段成為全片高潮,筆者在觀影時不斷期待它什麼時候出現,結果比遊戲還嚇人,其意象更符合白色恐怖,必須用特效才能做出的超現實畫面也十分自然。
這部份應歸功於導演徐漢強,他在大學時以短片「匿名遊戲」開始嶄露頭角,其內容把網路論壇上的生態具現化,非常值得一看。同時徐漢強曾是影像團隊「AFK PL@YERS」的主要成員,他長期和暴雪娛樂合作,用《魔獸世界》遊戲畫面拍攝搞笑短片,是一名資深玩家,想必許多近30歲上下的讀者都對他們的作品有印象。
「何謂自由?」問的是劇中人也是觀眾
「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這句話是貫穿劇情的重要對白。而遊戲版分為兩種結局,關鍵是主角能否從惡夢中得到救贖,體驗過原作的遊戲玩家應該都還記憶深刻,電影製作團隊也把它放在海報和第一支預告裡。
電影版調整劇情比重後,格局放大到整個時代,製作團隊還新增兩場充滿誠意的角色互動,讓觀眾得以理解,為何有人願意為自由赴死,為何有人需要忍受痛苦和內疚活下去,凸顯出主角們的身不由己。片尾某場戲的地點,明眼人也一定能看出來劇組做了功課。
畢竟在那段人比鬼可怕的戒嚴歷史中,自由只是奢望,人權不值一提。平民的生命掌握在獨裁者,以及依附獨裁政權維生的軍警、權貴手中,至今仍有不少人無法擺脫威權思想,許多年老受難者尚未得到應有的平反。
上一段話中的「你」放在電影版中不只針對主角,更像是詢問未來會踏進戲院觀看本片的台灣人們,我們為何忘記?為何害怕面對過去?為何錯誤無法轉型正義,好好迎接這座島嶼上遲來的真相?
好好面對,本土作品才能走出下一步
其實談獨裁背景的作品不少,如《天馬茶房》和《燦爛時光》演出二二八事件中受難的平民們,萬仁導演的《超級大國民》直接批判了列載許多死刑條文的「懲治叛亂條例」,而相對來說受觀眾熟知的侯孝賢《悲情城市》和楊德昌《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也把當年籠罩全台灣的壓迫氛圍融入片中,類似返校的遊戲還有《雨港基隆》以及《她和他和她的澎湖灣》,桌遊就更多了,在此容筆者先略過。
至於《返校》呢?
本作不論遊戲版或電影版,其實都是非常通俗、面向大眾而生的作品。遊戲透過方芮欣的心境和白色恐怖傳達驚悚感;電影換了方法,讓那個恐怖的時代跳出課本,重擊觀眾思緒,概念十分完整。
套句近日常見的名言「自由就像空氣,你只會在窒息時,才察覺它的存在。」無數人為此窒息而死,不像方芮欣和魏仲廷至少有機會尋求救贖,因為這段故事中虛構的卻只有過程和角色,各種真實版本的《返校》仍不斷等著重演,甚至正在香港、新疆、喀什米爾各地上映中。
或許《返校》還不夠深入,技術有可改善之處,想必未來網路上會因為演員口音、復古符號、故事節奏等細節大戰一番,但能用多元面貌包裝歷史,讓更多觀眾認識嚴肅的社會議題,筆者認為這就是它的價值。
這份價值必須放在特定情況下檢視,才能彌補「不錯」和「完美」之間的落差,若只用力挺台灣電影的角度去吹捧,或切割台灣人的情感脈絡後再批判,兩者都可能矯枉過正;既然它已生於此,或許我們應該先學習面對,才能好好走出下一步。
至於下一步?可能是讓轉型正義的認知與實踐得以並行;可能是幫助創作者不必害怕大環境影響,讓政治與藝術互相呼應,推動社會前進。慢慢創造出屬於我們自己的《This war of mine》和《Papers,Please》,有台灣風格的《女神異聞錄》和結合本土民俗的《黃金神威》。(註:以上都是美日歐的遊戲、漫畫名)
好像扯太遠了,但這是筆者身為入世宅男,在看完《返校》電影版後最深刻的期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