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鬼》遊戲的「官將首」與一般人說的「八家將」差別在哪?
哈囉Everyone!我是不大行的幻哀音。2019年10月8號台灣獨立工作室開發的遊戲《打鬼》強勢上架,這家工作室連名稱都相當可愛,叫做「PaDenDon」,為台語發音的「打電動」。《打鬼》這款遊戲是以228事件清鄉事件倖存者的真實故事去改編。主角是在嬰兒時期由於清鄉事件被送出村莊的倖存者,不知道自己父母是誰,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從小在地藏庵長大的主角由於聽到廟公偶然提到的隻字片語,踏上了自己的尋根之旅,來到自己的出生地,找尋父母的消息。本故事目前有兩大結局,而在下我也在前幾天把兩個結局都玩完了,每個結局都非常催淚,也寓意深遠值得細細品嘗。
《打鬼》在遊戲中展現了不少台灣特有的民俗傳統文化,其中官將首最為突出,在結局中各種降魔伏妖讓人為之驚嘆。這裡要說一下我其實小時候是相當害怕官將首的,因為看起來很恐怖啊,聽起來好像很可笑,但是人的本能不會說謊的,會怕就是會怕。所以當《打鬼》官將首以我方出現時,除了「他真的是守護神啊」這樣的想法外,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樣的安心感,甚至讓我覺得官將首好帥,我到底怎麼了?
《打鬼》在剛出的第一天就有好心觀眾送我這款遊戲,我也在當天晚上就將第一個結局玩完,但是當下因為不知道有第二個結局就沒有繼續玩下去,直到前段時間才正式玩完這款遊戲。然而,這兩次的遊玩我都有開實況,每次玩到結局時都會有人把官將首錯認為是八家將,雖然說在許多地方有所不同,但是對於比較沒有接觸傳統文化的人來說,認錯也是無可厚非。那今天就來粗略的聊聊八家將與官將首的差異吧!
文化起源
八家將
八家將的主神為五福大帝,為神明駕前的守護神。五福大帝是福州人的神明,早期跟隨福州移民來台。起源眾說紛紜,而在大陸福州名為「八將爺」的游神陣頭極有可能是起源,八家將在台灣中南部較為活躍。
八家將在台灣普遍認為起始於「臺南全臺白龍庵家將團」中的如意增壽堂什家將,從台南一路向北傳承,經由如意增壽堂傳到嘉義所衍生的其它堂號被稱為「八家將」。
在民間傳說中,八家將最早為五福大帝駕前專責捉鬼的將軍,之後地藏王菩薩、城隍等職掌陰司也開始模仿攜帶隨扈,逐漸地王爺、媽祖繞境皆會看到這樣的陣式進行開路。
官將首
官將首的主神是地藏王,也是神明的駕前侍衛,是發源於台灣的本土民俗藝陣。文化起源地為台北新莊地藏庵,當時的黃秋水先生遇到來台灣拜訪的中國好友周漢儀,兩人彼此交流之後,黃秋水先生結合福州地藏王藝陣儀式,在民國38年正式成立「官將首」的團體,演變成台灣特有的陣頭。官將首大多出巡於台灣北部一帶。
民間相傳兩位鬼王「增福鬼王」、「損祿鬼王」在唐朝時與金地藏爭奪風水靈地最終被勸伏,成為了地藏王菩薩的護法,與地藏涅槃時一同升天,並成為了官將首中的「增」、「損」二將軍,增將軍為紅面,遇善人為其增祈福壽,損將軍為青面,遇惡人則為其減其福壽。
陣列構成
八家將
八家將雖然叫做「八家」,但實際上陣形的編排各地都有所不同,從四人開始,到十人或十三人都有,但是大家仍習慣以八家將來統稱。在陣形上通常為兩兩或四人的偶數陣行。
目前在台灣最常見的八家將陣行成員以十三人為主,成員為:什役、文差、武差、甘爺、柳爺、謝爺、范爺、春神、夏神、秋神、冬神、文判、武判。
官將首
最早的官將首為「增」、「損」二將軍為主要陣形構成,但是由於二角難以呈現多樣陣行變化,黃秋水老先生向神明請示後將「增」將軍增設為兩人,由自己另一位兒子所扮演,從那之後官將首皆是以奇數人數為主體陣形架構。
手持道具與步伐
八家將
手持的道具八家將根據位置的不同所持有的道具有所不同,羽扇、板批、魚枷、虎牌......等等,但是主要的道具皆為古代衙門判官所使用的刑具居多,而在面譜的部分都有其明顯所代表的聖獸或是寓意,前行時步伐為八字步,腳步相較於官將首較為陰柔輕盈。
官將首
在手持的道具中,官將首與八家將就相當不同,三叉戟、虎牌、火籤...等等明確的「武器」,而在面譜上就無法明確的看出其中所繪製的寓意,前行時以高低交差步每三步一踏,民間傳說中此一踏為鎮攝妖魔鬼怪用,相較於八家將較為陽剛。
總結
其實不論是官將首與八家將還有許多的民間習俗可以討論,比如八家將中的角色,根據其民間傳說也會有其相異應的文化習俗與禁忌;而官將首根據黃秋水老先生的後代子嗣說法,也有更多關於官將首起源的細節故事,但是礙於篇幅無法太過細說。這次主要是很直觀討論這兩種體系的差別,因為當在開台玩遊戲時有來自新莊的觀眾將官將首錯認為八家將,當下的心情十分複雜。
其實當下現在有不少以往的民俗活動皆已成為表演性質大於文化意涵,觀眾只覺得很酷炫,但是其中所賦予的文化意涵,卻已是風中殘燭,希望之後還會有更多有如《打鬼》這類型遊戲,娛樂之餘同時也提醒著我們,「人不能忘本」,我是不大行的幻哀音,感謝你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