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霍格華茲之謎》課金就能最強 失望的巫師夢
《哈利波特》或許是繼精靈寶可夢之後,另一個在三十歲青年世代會引起廣大共鳴的題材,自從去年宣布即將推出《哈利波特:霍格華茲之謎》,這款遊戲便受到許多關注。由於精靈寶可夢運用了AR技術,讓我們這群老人邊玩邊尖叫著兒時夢想成真,我原本很樂觀的以為《哈利波特:霍格華茲之謎》也會有結合AR使用魔咒、讓巫師在路上進行對抗之類的功能,結果玩了半小時發現根本就是自己小劇場演太多。
《哈利波特》在全球一砲而紅後幾乎是呼風喚雨,出什麼賣什麼,小說續集、電影、周邊產品、日本環球影城的哈利波特園區⋯到現在,倫敦的王十字車站依然有遊客大排長龍,就為了和九又四分之三月台的入口拍一張合照,所有粉絲無不想要沾上一點書中的奇幻氛圍,重新體驗在閱讀時腦海裡的異想世界。但就因為這樣的票房保證,讓《哈利波特》的授權變得氾濫,而這種消費《哈利波特》名氣的過程,正把《哈利波特》推向讓人一再失望的體驗。
這款遊戲就是很典型的例子。
在這個遊戲中玩家扮演的角色不是哈利波特,而是一個剛剛收到霍格華茲入學通知的小巫師,故事的佈局與《哈利波特》相似,主角的哥哥和霍格華茲有點淵源、和佛地魔有點淵源,在學校裡也有個某名其妙把主角當做眼中釘的同學,當然這同學家背景也跟佛地魔有關係⋯一切都是這麼似曾相識,
故事分成兩個部分:主線劇情還有你必須修完的學分,在每個學年間你必須學會特定的咒語、調製魔藥等等。
唯一還算有亮點的地方,就是使用魔咒時必須在螢幕上揮舞魔杖,不過這一點在八年前哈利波特官方網頁遊戲推出的時候就已經有了,現在搬到手機上也不是什麼有新意的東西,陰陽師鬼畫符(誤)的技術在幾年前早就推出,效果還更酷一點,因此這份想帶給玩家的驚奇感來得有點太晚。
遊戲會帶著你把第一章劇情走完,開學前去斜角巷辦個貨、上個幾堂課,然後你就會發現這是一款依照能量點數運作的點擊遊戲,四分鐘會回復一個能量點,什麼?不夠用嗎?課金啊。
玩到第二章之後,就是無止盡的等待。
上課要一堆點數、劇情也要一堆點數,開啟下一章故事需要紅寶石⋯打開手機玩沒多少進度,五分鐘點一點,點數就沒了,得等個兩小時再來開,如果沒有對這遊戲很入迷,也早就看破這種誘拐玩家課金的手法,這種玩法只會加速讓人刪掉它而已,推播再多次通知都沒用,不想打開就是不想打開。
更別提這遊戲本身也不夠吸引人,背景音樂雖然是標準的遊戲配樂,卻有種罐頭感,和《哈利波特》本身給人的印象沒有什麼連結,搞到我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在玩迪士尼樂園遊戲還是哈利波特,角色和美術就是很美式的3D動畫,似曾相識,好像拿了哪個遊戲的模板直接套上。如果我知道自己即將面對一個這麼「現成」的遊戲,我根本就不會下載它。
簡單來講,這遊戲沒有靈魂,而是充滿了一種令人作嘔的商業氣息。當然做一款遊戲最大的目的就是賺錢,但是當開發商的目標只專注在想撈一筆時,做出的產品也只會俗不可耐。
或許是我期待太高,把這款遊戲看得太重,但我確實感覺到自己被傷害了,這些人到底為什麼要做出這種破壞別人童年的事情?雖然不難理解遊戲開發商的策略(看著哈利波特長大的千禧世代現在大多是有收入的青年、對於喜歡的事物樂意掏錢、從小到大都有玩遊戲的習慣⋯),但是做出這種東西不會太把別人當冤大頭了嗎???
坦白講現在我對《哈利波特》已經有點彈性疲乏,看到這四個字越來越沒有以前那種興奮和共鳴感,這款遊戲算是我抱持的最後一個希望,但也被簡簡單單的毀掉。這個市場何時會理解,當他們在復刻作品/使用經典題材時,必須小心翼翼,因為在這時代要毀掉一個經典變得越來越容易,我們不需要另一款很愛錢的課金遊戲/周邊商品,我們身邊早已充斥太多這種空洞的產品。
或許在睜開眼睛只剩工作、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非遊戲與玩伴時,我們就該理解童年已逝,過去的事已經過去,你所珍惜的回憶也早就被這世界消費到幾乎沒有價值,還是專心面對長大後的人生吧。
※《哈利波特:霍格華茲之謎》在台灣尚未上架※
FB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