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Z 19/大型真香現場:暗黑4、暗黑不朽、鬥陣2與爐石自走棋試玩心得

這次2019年的BlizzCon最大爆點,完全與之前流出的消息不謀而合,《鬥陣特攻2》、《暗黑破壞神4》也引起現場極大的呼聲。遊戲角落這次也試玩了《鬥陣特攻2》以及《暗黑破壞神4》,還有被認為參考「自走棋」的《爐石戰記》新模式「英雄戰場」與在開幕式完全沒被提到,默默低調的《暗黑破壞神:永生不朽》,來驗證一下這次到底香不香。(由於大部分都無法直接拍攝,所以許多是沒有UI的遊戲畫面,請見諒。)

《暗黑破壞神4》(Diablo 4)

遊戲預告應該是歷代最血腥暴力的一集。官方甚至還事前警告部分內容不適合低年齡觀看。原本就是走黑暗風格的暗黑又更往成人內容靠攏。如此的重口重本,那遊戲本身又是如何呢?

試玩如同開幕式提到的,開放野蠻人、魔法使與德魯伊三職遊玩。由於D3沒有德魯伊,筆者就選擇小德試玩一下。由於是Demo大部分已經設定好。技能方面,技能快捷組有六招,分別是使用數字鍵加上左右鍵。不同於D2需要維持變身型態,預設的左鍵攻擊就是變狼直接攻擊,右鍵是變熊重擊。使用數字鍵的元素之力叫出岩石攻擊別人,就會變回人型。可以隨時隨地切換。另外,身邊還固定會有兩隻狼跟著,可以使用技能指定敵人上debuff。整體來說,跟D2的技能樹走向很像。

雖然是Demo但整個遊玩過程非常順暢,在一些劇情過點都會有精美的過場動畫,不論圖形細節、光影,畫面整體都升級很多。打擊感依舊,說不上來有什麼不同。

在這次的任務事件還有一個特別的地方就是公開的大型事件,玩家等待一定人數,在時間倒數後就可進入。王的強度異常的高,在預設的情況下,一不小心就會被尻爆,需要多人合力打倒。

另外從預告也可以看到這次有座騎可以使用,就是為了方便穿梭在地圖之間。因為製作組提到,這次採開放世界的設定,並有5大區域結合在一起,自由地探索上百座地城,所以有坐騎可以方便來往這些區域。當然還是有傳送點啦。

也許乍看下許多人認為跟暗黑3相差不遠,但要同時保持暗黑風格又再創新,也是頗為困難的事情。至少目前看來,大家的反應還是滿香的,暗黑4也是媒體試玩區最熱門的遊戲。根據製作組表示,暗黑4離上市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只希望不是為了保住去年的面子而趕鴨子上架的作品。(不過對我來說試玩起來的感覺很可以就是了)

《暗黑破壞神:永生不朽》(Diablo:immortal)

去年的愚人節笑話今年異常低調,在開幕式跟暗黑訪談節目中都沒被提及。不過媒體區仍然有開放試玩,並提供平板跟手機。只是試玩人數寥寥無幾,但聽說這次與上次有大幅修改,雖然沒去年的的版本,還是來體驗一下是否真香。

筆者首先使用平板遊玩。跟一般手遊一樣,左半邊是虛擬搖桿、右半邊是環狀排列的技能組。技能不需消耗法力,以CD時間取代,許多方面簡化許多。當然自動撿取什麼的自然不可少,還有普通攻擊會自動指向什麼的,整體玩起來跟Switch版的暗黑3差不多。

特地開了裝備欄位來看,人物模型滿精細的,沒有什麼手遊感。整個遊戲過程很順暢,也沒有什麼卡頓。另外再試了一下手機版本,除了手機有點發熱,體驗跟平板差不多,不過螢幕越大當然是越舒服啦。而且暗黑的視角體驗加上操作優化,其實就很適合作為掌機類的遊戲,至少筆者Switch版的暗黑3,就玩得頗爽。

整體而言,跟在Switch上玩暗黑3頗像,除了戰鬥體驗更手機一點,職業大部分也重複,不一樣的就剩劇情了,但應該也難有大突破。畢竟主打的就是隨時隨地刷寶,對於一部分狂熱者來說是一大福音。至於耗電量應該是滿多人關心的話題,但由於遊玩時間限制,所以看不出耗電量就是了,但想必正式上市還會再優化。

鬥陣特攻2(overwatch2)

比起原本專注在PVP對抗,鬥陣特攻2的模式還比較符合本身的劇情,在單線關卡中對抗大量的敵方NPC,合力擊敗各種大小BOSS。

筆者在現場試玩的是里約的劇情。可以使用萊茵哈特、小美、閃光與路西歐,就是標準的坦輔攻補。整體來說基本技能與鬥陣1差不多。不過畢竟不是PVP不用太講求平衡,所以每個腳色的能力都有補強,也會有等級制度,隨著升級可以提升各種天賦。像閃光的炸彈後來能夠擁有範圍技;源氏的斬擊會變成有遠距傷害的空氣刀等等。

基本上玩法不難想像,就是變成通關合作。玩家比較在意的是,遊戲究竟是不是獨立版本?只是目前可知的只有,你在1代所累積的造型、成就等等都可以繼承到2代。最後的商業模式會是如何,還有待公布。

遊戲角落/攝
遊戲角落/攝

《爐石戰記》新模式:英雄戰場(Battlegrounds)

萬古不變的爐石戰記終於迎來了新的模式,「英雄戰場」。英雄戰場是一個類似的自走棋的模式,不過其實不大相同,更有爐石的特色,不是只是單純借用角色而已。

首先會有3個英雄讓你挑選,總共有24個英雄,每個英雄的能力都差別滿大的,有些跟手下的特殊連動會特別強。

遊戲基本有兩階段分為招募跟戰鬥。不論等級每個手下都是3塊錢,賣掉是一塊錢。買進後會在手上,打出就會發揮戰吼效果,與一般遊戲相同。然後一樣也是7個位置,你可以自由擺放,這也跟戰鬥機制本身有關。

因為戰鬥從最左的手下開始自動攻擊,攻擊對象隨機,並優先攻擊嘲諷,加上筆者試玩時是選擇巫妖王,他的天生技能力是花費1錢幣,讓擺在最右邊的手下會獲得重生,所以位置擺放也是策略之一。說到錢幣,就跟水晶一樣,會隨回合過去逐漸增加,最多也是10金幣,然而你剩餘的金幣不會帶到下回去。

你在招募時可以做的事情有:「重整場面」 就是換一批手下;「縮定場面」就是冰凍現有的手下,下回開始時不會自動重整,避免你沒錢但想買到當下的手下。最後一個就是升級旅店,總共有六星,等級越高,可以選到的手下越強,當然升級費也越貴。

除了自動攻擊外,比較像自走棋的地方還有,玩家在集滿三個手下後,會加總他們的能力跟體質,所以就算等級低也可以養出很強的怪。像是一星、身體小小拳頭大大的微型裝甲加上自身異能,就很容易長成很大的怪物。另外英雄戰場也有一些這個模式限定的手下。

那要怎麼分出勝負呢?就跟自走棋相同,當你手下都掛點了,就會加總剩下手下的傷害打在你的英雄上,直到生命值耗盡,八名玩家混戰後,剩下的就是最後贏家了。

初步玩起來,在許多機制方面都應用了爐石本身的遊戲機制,習慣後其實不難懂。許多特效也是使用原本舊有的,就回收再利用這一點,爐石真的厲害,讚讚。而且我相信大家都習慣RNG這回事了,主要玩法是隨機攻擊這件事更是體現了爐石的精髓,是非常適合爐石的玩法。

不過比起其他遊戲沒什麼相生相剋,反倒是最終遊戲的目的就是留存最多手下的最優勢。所以諸如聖盾、死聲,可以產生手下的異能都是熱門人選。加上天生技強度差滿多的,特別某些種族連動的天生技一但湊滿就相當強勁,手下等級不用太高也可以很強。

相較以前的玩法,還算滿新鮮的。而且對爐石玩家來說,有新模式總比沒有的好(我們好可憐)。雖然說,玩家本來應該更期望其他功能或模式,完全沒料到會有「類自走棋」這招。

這個模式將在台灣時間11月13日凌晨2點展開公測。爐石玩家會因此真香回鍋嗎?讓我們拭目以待。

火熱排行

《寶可夢》訓練家盃4選手全「指揮」隊伍出戰 讓韓國大師盃決賽整組取消

《暗黑破壞神4》遊戲總監受訪拿「黑松沙士」狂飲...如今真的夢幻聯動了!

貓舌頭啜了嗎?holoX「虎鯨」沙花叉「往拉麵加冷水」遭店家轟出門外

《原神》日本遊戲?中國學生校慶跳「花神之舞」 原地被校長訓:不准有日本文化

傳奇迷因相見歡!超衰布萊恩到日本探望Doge本狗 燦笑合影打破第四道牆

Steam國產紳士《少女莎草紙》正式推出 各位「我愛蘿」解放一尾製造蘿生門!

《超人力霸王》 成功降臨《王國之淚》海拉魯大陸!招牌雷射光秒殺大型怪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粉絲成功分析隱藏經驗值成長系統 初始空島排除在外

一晚三刀!台V春魚「瀕臨絕種團」歐貝爾與15號宣布畢業 平平子也將告別User

《蜘蛛人:穿越新宇宙》中配變YouTuber聯盟 網灌爆官方粉專「我要專業配音員」

AI訓練《我推的孩子》黑川茜唱〈IDOL〉 天才演員唱太好網友驚嘆技術進步

網友質疑台V「絨絨鼠」名稱蹭「茸茸鼠」熱度 遭打臉:前者比較早出道

晃屁還原!《勝利女神:妮姬》等身拉毗抽獎開放示愛 日網:剛離婚很缺婆

仍無法撸狗!《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系統化再升級 任天堂為何不喜「特置設計」?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玩家成功不拿滑翔傘突破4大神殿 早被任天堂預料

ONEONE1新作《蝕之魔女》登DLsite!當9種族的媽媽 200多張CG讓紳士社保

紳士魔改《強風大背頭》現身DLsite 歌愛雪跟大叔練習「吹樂器」

Kson二度來台主辦方「星立方」公告惹議?前合作團隊蒐證駁指控:不要甩鍋

《崩壞:星穹鐵道》銀狼天才駭客入侵計畫開跑 「複製」數量達標將發30星瓊

holo粉絲創「鯊鯊豆知識」傻萌Gura圖 動物習性搭牙敗表情紳士們都贏了

《暗黑破壞神4》上線卻玩不了?主機版傳出災情「卡驗證、無法登入」

《Apex英雄》10歲神童在排位賽罩TSM隊長ImperialHal 逆風1v3取勝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大師級鋼彈出戰!網:下面那包火箭筒加儂怕怕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玩家被鄰居誤會在看謎片 聲音來自大妖精之泉

《我推的孩子》片頭洗腦迷因發威 《蓋特機器人》23年主題曲登Oricon下載榜冠軍

百萬訂閱Youtuber搜羅50大《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創意機具!呀哈哈奴隸車惡趣味滿載

Steam帳號被一個單詞摧毀!網實測改名後被消失 問題出在Valve伺服禁語

《光速蒙面俠21》發行21周年!村田雄介揭特別篇〈BRAIN×BRAVE〉43秒預熱動畫

僅54小時!《暗黑破壞神4》全球首位百級玩家出現 專家模式92等俠盜領跑中

《薩爾達傳說:王國之淚》玩家用PS Vita在海拉魯冒險 設法降低跨平台延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