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神作再臨!看《阿基拉》之前你可以先知道的幾件事

遊戲角落 拾元

近來,受到武漢肺炎全球擴散的衝擊,各家新電影為避免院線票房慘澹而紛紛延宕上映時間。或許是為了填補空窗檔期,影廳開始一系列經典電影的重映。在疫情趨緩、防疫工作尚稱妥善的臺灣,這不失為是年輕影迷在大銀幕上親炙早期名作的好機會。

其中,預將於6月24日播映的《阿基拉》(AKIRA, 1988)4K修復版,格外受到動畫迷的注目。

《阿基拉》數位修復版 圖:BANDAI NAMCO Arts

作為二十世紀後半日本動畫電影的巔峰之一,《阿基拉》的重要性早有歷史定論。重映消息公佈後,已經摩拳擦掌準備屆時一飽眼福的愛好者們,必然對於這部經典的幕前幕後知之甚詳。不過對於來不及參與那個時代的、太過年輕的動畫觀眾而言,《阿基拉》大名雖然時有耳聞,實際認識、接觸過者卻十分有限(現在都已經是阿宅也不一定看過福音戰士的時代了呢……)。對日本動畫迷,這是一部基本上「去看,就對了」的作品。在此先整理一些本作看點和閒談,希望能藉以提高觀眾興致,並從觀賞過程中獲得更多樂趣。

……雖然針對三十一年前的動畫電影防雷有點奇怪,不過這實在是太久以前的作品了,沒看過的動漫畫迷想必所在多有。因此,以下內容全程無劇透,請有興趣者放心閱讀。


源起於同名漫畫

七O年代以漫畫家身分出道的大友克洋(1954-),從1982年底開始繪製連載漫畫《阿基拉》。雖然集結成單行本後僅全六冊,由於大友克洋極其精細的作畫方式,加上連載中途作者忙於製作動畫電影版,使得全套系列故事直到1990年才全部完結。

受到手塚治虫(1928-1989)經驗的影響,日本在二十世紀中後半,漫畫家跨足動畫製作工作,或者反過來的情形時有所聞。老字號動畫公司龍之子的創始人吉田龍夫(1932-1977),就是從漫畫家成為動畫人的著名例子。宮崎駿(1941-)在1984年上映的《風之谷》(風の谷のナウシカ),也是其於1982年開始連載的同名漫畫改編而成。

有意思的是,《阿基拉》跟《風之谷》除了同樣由漫畫原作者自編自畫自導,兩部作品電影版還都是在漫畫連載尚未完結的情況下製作出來的。不論《阿基拉》或《風之谷》,其原作龐雜繁多的故事元素,畢竟不是區區兩個小時左右的電影長度所能涵括;因此在改編過程中,濃縮、擷取片段、集中事件描寫、捨棄枝節等工作必不可少。兩部作品在分別兩種媒介上,有著各自不同的情節和表達方式。看過動畫電影版後再回過頭去接觸漫畫原作,依然能獲得新鮮、或甚至更完整的趣味性。

或許是為了更好地呈現大友克洋圖像的豐富細節,《阿基拉》單行本罕見地採取16K大開本的形式發行,整整是一般36K漫畫單行本大小的兩倍以上,翻閱起來非常過癮。東立出版社最早於1992年取得授權、1993年起陸續出版全套,發行量有限加上年代久遠,《阿基拉》在國內曾經絕版多年,使得二手書價水漲船高,有錢還不一定買得到書況良好的收藏。那時候若能在圖書咖啡廳之類的場所看到老闆珍藏這麼一套,都讓我等小宅宅們不禁肅然起敬。所幸隨著ACG迷長大成人,受到一定程度的收藏意識興起所影響,近年有關漫畫名作完全版、經典再版的風氣蔚為風潮,《阿基拉》也在2018~2019年間全套再版全新譯本。過去因為取得困難而無緣接觸的讀者,現在已經能很容易收藏入手,親炙這部科幻名作。

《阿基拉》繁體中文2018年新版 圖:東立出版社


文化推進始於科幻

綜觀日本動漫畫的發展,可以發現其中多數具有各時期代表性地位的作品,幾乎都是科幻題材:《原子小金剛》、《宇宙戰艦大和號》、《鋼彈》、《攻殼機動隊》、《新世紀福音戰士》……。儘管科幻在大多數場域都被視為小眾、異端、次文化範疇,但看這些典範級創作者各個有志一同,科幻元素之於日本動漫畫的價值顯然不言可喻。

《阿基拉》也是其中的重要一支,並且發揮了承先啟後的強烈作用。在《阿基拉》漫畫開始連載的同一年,雷利.史考特(Ridley Scott, 1937-)改編自菲利普.狄克(Philip K. Dick, 1928-1982)小說的科幻鉅作:《銀翼殺手》(Blade Runner, 1982)電影問世,大友克洋可能因此受到一些影響。在《銀翼殺手》中,先進亮麗和陳舊落後景緻並陳、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和污濁紛亂的破落街頭形成對比,各種色調文字的霓虹燈、巨大電子屏幕、夜色中有如繁星浩布的萬盞燈火,為賽博龐克的主視覺風格定調。

阿基拉(1988) 圖:imdb

《阿基拉》以此更進一步,經常在主要場景的廢墟和巨大人造建物上,加入龐雜繁複的機械管線、鐵件或電路,鎔鑄工業風元素在賽博龐克之中,益發突顯出世紀之交新舊文明交接過渡的氛圍。當代賽博龐克的美術形象發軔、奠基於《銀翼殺手》,而《阿基拉》同樣為此提供了不可抹滅的貢獻。不論是漫畫或動畫,在其之後具有賽博龐克特色的科幻題材作品,包括《攻殼機動隊》、《銃夢》、《星際牛仔》、以及今敏(1963-2010)的部分作品等等,都或多或少有受其啟發。

加上一些與現實脈動相呼應的社會風情,包括:學級崩壞下徬徨又充滿反抗意識的青少年、社會運動與警民衝突、對新興宗教和(疑似)超能力者的盲目崇拜,甚至於之前蔚為話題、大友克洋在作品中預言東京奧運主辦及中止的情節,都讓《阿基拉》在重視寫實性的刻劃之餘,突出其有別於《銀翼殺手》的獨到東方特色。若說《銀翼殺手》整體氛圍是冷徹壓抑,那《阿基拉》就是躁鬱而狂熱的。色調較為厚重的賽璐珞動畫,便是傳達那份躁動的絕佳利器。

《阿基拉》數位修復版 圖:BANDAI NAMCO Arts


賽璐珞古典之美

二十一世紀以降,隨著電腦技術的長足進步,動畫在作畫方面便逐漸從傳統手繪的賽璐珞片,轉向在修改及攝影製作上更方便的數位作畫。有些懷舊人士一口咬定電腦繪圖質感不如賽璐珞動畫,我認為只是食古不化的僵固思想,並不值得當真。但透過賽璐珞片繪製而成的動畫,和以數位作畫為主的動畫兩相比較,的確有著各自微妙的不同氣質。論斷其孰優孰劣意義不大,因為那多半是主觀偏好意識作祟。但要說什麼樣內容的作品適合什麼質感的作畫方式,也許還值得討論。至少我們很難想像:若《阿基拉》採取數位作畫,讓整體線條和色調表現變得更明亮柔和,那還會是現在的《阿基拉》嗎?

趨近於傳統賽璐珞作畫的極致,是《阿基拉》的一大看點。《阿基拉》在上映當年,就以「耗資最鉅的日本動畫」著稱,結果也是有目共睹。高密度的畫片張數,使其動態感達到當時候日本動畫罕有的高度。縝密細緻的背景和物件原畫,也十分妥善地還原了大友克洋漫畫原作近乎逼死後進、樹立後世日本漫畫新標準的精細圖像。單是衝著畫面表現進電影院也相當值得,更何況作者筆下描繪的世界觀又是如此殘酷地迷人,讓人既恐懼又嚮往那五光十色的混亂國度。

即便三十多年過去,重看《阿基拉》依然沒有過時之感。其中種種時髦的機械設計(金田的機車經典!)、獵奇的設定(那些因為超能力覺醒和藥物控制,而失去正常成長機會的、老態龍鍾的孩童)、對社會亂局的暗諷(腐敗而莫衷一是的政府高層,和掀起動盪卻無能給出解決方案的革命團體)等等,都突顯出大友克洋確實識見過人,而他也有充分的強大畫力,足以將那些驚世駭俗的種種如實畫出:發生在舊東京廢棄公路上飛車競逐的尋釁鬥毆、人體遭到機槍掃射時無數彈孔冒出彈著火星和血花飛濺的光景,或是各式奇妙的超能力描寫,其中體現而出的速度感和赤裸裸的暴力,都讓人看得膽顫心驚卻又同時目眩神迷。

《阿基拉》數位修復版 圖:車庫娛樂

硬要挑剔《阿基拉》的畫面表現,可能在其有時候不同劇情脈絡之間的轉場比較生硬,而人物的動態演出也遜於宮崎駿。但要知道:這可是大友克洋第一次擔任長篇動畫電影的導演!這種「一出手就成為大師」的成就,在動畫界恐怕已經是前無古人。


藝能山城組

讓我們再看一次《阿基拉》的電影預告:

預告中,背景使用的是名為〈Kaneda〉、也就是主角之名金田的配樂。相信很多觀眾跟我一樣,在第一次看《阿基拉》之後,就把藝能山城組這個名字記了下來。由山城祥二(大橋 力, 1933-)領軍的這個音樂團體,從七O年代後半開始活動。正如預告所示,他們的作曲風格極其特殊,完全乖異於主流市場,也很難予以歸類。大方向而言,藝能山城組通常被視為「世界音樂」類型,主要是因為他們設計了許多以印尼為首、南洋群島特色的「甘美蘭」樂器表演。加上大量電子合成器使用、只取純粹音響效果的無意義人聲詠唱,綜合起來,便構成其獨一無二的音樂風格。

大友克洋的眼光的確獨到。平心而論,若僅單獨將藝能山城組的音樂抽出來,沒有世界音樂或其他前衛音樂相關背景的一般人,恐怕很難獨立欣賞他們的作品。然而配上《阿基拉》影像之後,簡直就是妙不可言。那些迷幻、帶著飄渺氛圍的森冷旋律,和末世情境的《阿基拉》根本一拍即合。說得誇張一點,《阿基拉》整體之所以成功,配樂至少就佔了兩成功勞。那種音畫完美契合的感覺很難用筆墨形容,但相信看過本片的其他觀眾,都會認同我的說法。想想看:沒有川井憲次〈傀儡謠〉的《攻殼機動隊》,跟少了久石讓的《魔法公主》……。

而儘管風格如此特殊,由於《阿基拉》之盛名,藝能山城組對後來的動畫作曲家可能還是造成了一定影響。例如同樣善用電子合成器、民族音樂及無意義語素人聲交融合一,菅野洋子梶浦由紀的部分編曲,就隱約帶了類似特色。

同樣是夜幕低垂,從星羅棋布的新東京到荒蕪一片的舊東京公路,若配樂換成其他大師,哪怕是坂本龍一、久石讓、川井憲次等等,效果還會那麼好嗎?一言以蔽之:「我無法想像沒有藝能山城組的《阿基拉》。」



(以下微雷)


其他:有關鐵雄

《阿基拉》當中的關鍵人物、也是主角之一的島 鐵雄,在角色性格和造型上的塑造極其鮮明,堪稱是日本動漫畫歷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一號人物。少年時代就非常崇拜大友克洋的岸本齊史(1974-),其《火影忍者》中的我愛羅,當沙瀑守鶴暴走時,怪物佔據一半身體、一邊手臂突變成怪手的造型,顯然就是致敬鐵雄力量失控的演出。

SNK的《格鬥天王》(The King of Fighter, KOF)2001~2002中,有一個名叫K9999的角色,也是以致敬鐵雄為出發點設計的。然而問題在於K9999似乎已經超過致敬的範疇,根本是將鐵雄整個搬進KOF裡來玩了。網路上有很多分析介紹,例如:「SNK遊戲角色介紹-K9999」,可以看到K9999無論是造型、個性、必殺技演出等等,都幾乎和鐵雄如出一轍。甚至連聲優,也同樣請到了當初為鐵雄配音的佐佐木望(1967-),看得出來當時候的SNK真是玩心大起。

K9999(KOF 2001) 圖:SNK

一般而言,做到那麼明顯程度的致敬、彷彿深怕別人看不出來似的,我們不會稱為抄襲(這擺明就是要玩家一看就懂)。可惜或許是角色形象挪用得太過火,導致大友克洋直接聲明抗議,最終使得K9999從此被永久下架,不再於後續發行的系列作登場。就角色性能而言,K9999在KOF裡稱得上是很有意思的獨特人物。在那之後沒機會再玩到他,雖然可惜,但終究是要尊重原主創者的意願吧……,誰讓你未經授權地就這麼把高達八成相似度的角色搬進遊戲呢?


絮語

筆者個人在人生不同的三個時期看過《阿基拉》,動畫電影總共至少看過三次(為了寫這篇文章又再複習了一次),再加上全套漫畫一次。其實說不上特別喜歡,相信很多人跟我也會是一樣的感覺。

然而,這是一部「無論喜不喜歡,都一定要看」的重要經典,之於動畫、漫畫、電影皆然,具有文化、歷史和美學層次的典藏意義。透過《阿基拉》,可以清楚看到大友克洋作為橫空出世的動漫畫巨匠,其各種視覺表達和設計上的創意巧思、賽博龐克風格指標性的發展、冷戰末期的創作者對於後末日世界的想像。當然,藝能山城組完美符合情調的音樂,同樣不容錯過。

《阿基拉》數位修復版 圖:車庫娛樂

越過了故事所在的2019年,當今2020,且讓我們再透過大銀幕,重返《阿基拉》的東京奧運會場,見證經典的再生。

阿基拉 大友克洋 科幻 Cyberpunk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