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馭叛客」還是「賽博龐克」?淺談在地化翻譯的推廣之難

遊戲角落 拾元
電馭叛客 2077 圖:CD Projekt Red

在《Cyberpunk 2077》於臺灣正式譯名為《電馭叛客 2077》(中國譯作賽博朋克 2077)之後,針對「cyberpunk」一詞之翻譯應當如何才算妥善,便因此有過許多討論。眾聲喧嘩至今,目前網路上比較常見的理解,狀態大致如下:

『電馭叛客』從語意內涵來看,的確是比較好的翻譯。但在習慣上,『賽博龐克』仍然是更為流行的用法。

科幻領域的發想中,由於內容多半會涉及未來世界或空想概念的描繪,因此一如奇幻類型,科幻創作者總會自創新字詞來指涉其作品裡特定的新奇要素。且嚴謹出色的科幻故事往往根植於現實的科學發展與社會脈動,部分新造概念有時足以讓人信以為真,反過來影響當代社會。例如喬治.歐威爾的《1984》,伴隨著故事中大洋國的終極極權狀態,甚至創造了一套新式官方語言「新話」(Newspeak),篇末還附錄近萬字的「新話法則」,說明其技術原則、目的、規範和對意識形態的影響,部分小說中的原創名詞更已被普遍用在現代英語裡。

cyberpunk亦然。在中文世界裡,作為相對新穎的詞彙,「賽博」、「賽博格」、「賽博龐克」(或賽博朋克)等語詞是從何時開始使用、擴散,現在已很難考察。也許是在電影《銀翼殺手》、動畫電影《阿基拉》和《攻殼機動隊》、漫畫《銃夢》等相關題材作品,大行其道的二十世紀八、九O年代期間,國內狂熱的科幻迷們同步接觸到cyberpunk時,基於同好間討論方便,才直接音譯為賽博龐克:畢竟這是科幻小說家Bruce Bethke才在1980年新創的合體字,使用期間非常晚近。於此之前,任何文化脈絡都沒有可以直接對應的概念。當時候採取直接音譯,的確是比較安全的處理方式。

阿基拉 圖:imdb

至於「電馭叛客」,根據巴哈姆特電玩資訊站網友canx7345考據,應該是「鄭運鴻=AITNOG=難攻博士」於千禧年前後與葉李華討論出的結果。在簡克志於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的碩士論文:《機械的自由幻夢: 從電馭叛客文化視角看《銃夢》》中,我們便可從第一章第一節「研究動機與背景」,看到如下陳述:

Cyberpunk的中文譯名有很多,有網路龐克、賽博龐克與電馭叛客。

筆者在此採用清華大學講師、同時也是現任民間科幻愛好者組織《中華科幻學會》會長鄭運鴻老師推廣的譯名『電馭叛客』(鄭運鴻,2004)。因為電馭叛客背景設定為『高科技與低生活』(high tech and low life)(Puydt,2014),高科技充斥著整個社會,而低生活不僅代表生活的方式,也代表生活在裡面的人的類型。而電馭叛客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去講述某一群人(或後人類)在都市邊緣奮力掙扎生存的故事(Puydt,2014)。

『電馭』表達了故事中的科技想像成分,常有操控網路與玩弄技術的情節。『叛客』在字面上表達了嘗試反抗的少數人,同時在音譯上也可和現實中都市龐克文化連結。以上,筆者認為以『電馭叛客』為譯名較能呈現原文內涵。(簡克志,2019:3)

這該算是現行的中文正式文獻中,比較有條理的說明:之於cyberpunk,為何「電馭叛客」會是一個比較恰當的譯名。

電馭叛客 2077 圖:CD Projekt Red

在筆者個人感覺而論,「電馭叛客」用法之所以傳播不易,可能是因為兩方面的不習慣:一是用字不習慣,二是發音不習慣

關於用字不習慣,問題是在於「馭」這個字。至少在臺灣,「馭」的使用可說是非常稀少,基本上不會在日常生活中看到。包括含有「馭」的詞彙,像是「駕馭」、「統馭」、「以簡馭繁」,也都不常在一般對話出現。人類同樣作為一種服膺於慣性的動物,對少見文字的陌生感連帶產生排斥心理,並不是什麼太奇怪的現象。

至於發音不習慣則更直觀,也不用扯什麼聲韻學考據:在臺灣通用的現代中文口語,「電馭叛客」這四個字全部都是四聲,讀起來發音很重,沒有什麼高低起伏的語感變化。在適應之前,這樣的發音組成容易使人有彆扭的感覺。

需要留意的是,儘管可能不少人會有所堅持,在現行的中文討論環境下,「賽博龐克」才是一種更通俗、普及率更高的用法;但其實它從未被確立為某種風格、流派或學術論述的專有名詞,反而僅僅是作為習慣用語而在民間流傳。

我們同樣透過國家圖書館網站的「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進行搜尋,以「賽博」當關鍵字只能找到十筆論文,純粹用「賽博龐克」的中文關鍵詞檢索連結則僅得四筆,其中更只有一筆是將「賽博龐克」直接用於論文標題上——實際上其實是兩筆,但其中一筆是寫成「賽博龐客」。包括坊間也不時會看到「賽博朋克」的異字混用,類似這樣子的用字歧異,都說明了cyberpunk在當前的臺灣繁體中文語境,並未經過正式翻譯一致化認可(典律化)的事實。

不論在臺灣或是中國,以「賽博龐克」或「赛博朋克」直接音譯cyberpunk,都是行之有年的現況。因此,CD Projekt於決定新作的繁體中文譯名時,採取字面意涵與原文更符合、且更具有在地化特色的「電馭叛客」,顯然意味著CD Projekt在多語系翻譯工作中,其字義考證上的顯著用心,以及對臺灣市場的格外重視。

電馭叛客 2077 圖:CD Projekt Red

現今環境下,多年約定俗成的累積結果,使得「賽博龐克」一詞當然有著更廣泛的傳播率。一時半刻要想修訂、更新譯名,扭轉使用者習慣,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如今有《電馭叛客 2077》這樣的年度大作預將問世,應該會是一個好的開始。由指標性廠商、名作等官方進行用詞統一,效果會遠比單純民間推廣要更有效(難攻博士多年來辛苦你了)。比較顯著的例子,像是現在大家已經習慣稱呼《哆拉A夢》而非《小叮噹》,或者《精靈寶可夢》也逐漸將《神奇寶貝》的記憶取而代之了。顯見翻譯名稱的調整和齊一化有其可行性,端賴推廣者的影響力。

如果《電馭叛客 2077》真的超好玩、人人都說讚,那麼「cyberpunk=電馭叛客」的用法得否流傳開來、撥亂反正,也許就值得期待。

……但首先,我們要先有遊戲玩得到才行。CD Projekt!給你們錢,快點出! ...

Cyberpunk 阿基拉 攻殼機動隊 電馭叛客2077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