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安/頑皮狗在用政治正確當擋箭牌嗎?談發言和理解的責任
在《最後生還者2》爭議裡,有些人說,政治正確是頑皮狗副總裁 Neil Druckmann 面對遊戲不受歡迎的擋箭牌,我對這說法有點疑慮。我無法確認Druckmann的意圖,但以下我想說明:
1.「政治正確擋箭牌」這種說法缺乏根據,有可能是出於「極端詮釋」引發的誤解。2.對於這個誤解,頑皮狗和Druckmann需要負主要責任。3.不過玩家也有理由注意,避免「極端詮釋」蓋過自己真正想討論的東西。
除了上述之外,這篇文章不會討論《最後生還者2》設計得如何、續作能不能否定前作建立的價值認同、頑皮狗是否對外預告詐騙對內內鬥,以及Druckmann是不是爛人。
「擋箭牌」說法起源
「擋箭牌」這個說法大致主張:《最後生還者2》有很多瑕疵,不受玩家歡迎,Druckmann 對這些問題視而不見,反而指控:那些不喜歡《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都是出於性別和種族歧視。
今年四月開始,隨著玩家對《最終生還者2》的負評,這個說法幾乎在所有稍具規模的討論串裡都可以看到,甚至引起多元性別族群發文呼籲「遊戲做得爛就爛,不要拿我們出來擋」。
「擋箭牌」說法的主要證據,是 Druckmann 今年四月底的IG限時動態,動態裡的圖片引用歌手 Kurt Cobain的話,中文意思大致是「如果你厭惡同性戀、不同膚色或女性,去你的請不要買我們的作品」。
這則IG動態有沒有可能是在指控那些不喜歡《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都是出於性別和種族歧視?有可能,不過也有其它可能。
Druckmann兇屁兇?
四月底,尚未發售的《最後生還者2》畫面洩露,包括了因為劇情設定讓玩家不喜歡的壯碩女角艾比,除了表示對劇情走向的不滿,當時部分憤怒的玩家們也開始攻擊角色的外貌和性別。這是《最後生還者2》的第一次公關風波,也是公認引發Druckmann上述動態的原因。
讓我們想像一下當時Druckmann面對的情況:很多玩家不滿因畫面洩漏而得知的劇情走向,「背叛玩家」、「無法接受」、「SJW毀了遊戲」的意見不斷湧入4chan、Reddit和推特,當中也參雜著對角色性別和外貌的羞辱。
許多玩家認為頑皮狗應該回應玩家的不滿,說明為什麼劇情會被他們搞成這個樣子,而 Druckmann 確實也真的發佈了看起來像是在討論相關事情的 IG 動態。不過,這則動態是在回應所有對劇情不滿的玩家嗎?還是只是在嘴那些攻擊角色的性別和外貌的人?
Druckmann到底在罵誰?
如果你跟 Druckmann 很熟,了解他是怎樣的人,或許可以知道他的動態想表達什麼。不過以我這樣的旁觀者來看,至少有兩個詮釋法:
1.Druckmann 在指控不喜歡《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當中,那些實際進行歧視和人身攻擊的人。2.Druckmann 在指控所有不喜歡《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
在(1)的理解底下,Druckmann很嗆,但應該沒什麼大不了。如果你可以接受Kurt Cobain嗆歧視份子,應該也可以接受Druckmann嗆歧視份子。確實,在這種情況下,Druckmann依然沒有照玩家期待回應劇情問題,不過至少在這則動態裡他沒主張:對劇情不滿,是玩家的問題。
在(2)的理解底下,Druckmann不但很嗆,而且還對玩家進行以偏概全的指控,同時藉此迴避關於劇情的質疑。
在理想情況下,如果考量一些「友善理解」的對話原則,我們會優先選擇前一個理解,因為這個理解可以把Druckmann的意思呈現成比較合理、不以偏概全的版本。不過我也可以理解在吵架中很難有什麼友善理解這種事。然而就算是這樣,在找線索排除前一個理解之前,我們也很難說第二個理解比較合理。
事後看來多數人選擇第二個理解,認為Druckmann在對所有不滿的玩家開地圖砲。考慮到我們沒有線索可以排除第一個理解,我認為這個選擇並沒有穩固的基礎,不過我也認為這個選擇很自然。
就像我們可以想像Druckmann面對網路上對角色的性別歧視,不爽而回嗆。我們也可以想像,在苦等頑皮狗對於劇情的解釋時,關心遊戲的玩家們,面前唯一看起來相關的線索就只有Druckmann情緒性的動態。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容易認為Druckmann的動態就是在回應對於劇情的質疑:你問我劇情為什麼變這樣,那我就告訴你劇情為什麼變這樣,這不是劇情爛,是你們歧視。
頑皮狗需要為誤解負責
不管上述哪種詮釋才符合Druckmann的原意,有一件事情大家應該可以同意:身為副總裁,Druckmann不該在有眾多玩家企求頑皮狗回應的時候,用這種詮釋空間特大的方式開嗆。
責任是分配出來的,假設如上段我的意見所說,玩家對IG動態的極端詮釋「雖然缺乏穩固基礎但很自然」,那麼就算這些都是誤解,Druckmann也責無旁貸,畢竟,事前要發什麼動態、事後要進行什麼補充說明,決定權都在他手上。你很容易想像,Druckmann當初發動態時多加一兩句說明,就能節省大量誤解,讓大家專注在真正重要的議題上。
基於同樣道理,頑皮狗對溝通失誤有很多責任,因為:
1.他們對這款遊戲有知識權威和話語權,可以說是真正唯一對遊戲「講話算數」的單位。2.他們是能進行內部溝通讓口徑一致的公司。你很難控制鬆散的玩家群體每個人都不發表歧視言論,但公司的公關對口是另一回事。
更重要的是,不管是Druckmann的IG動態,還是「政治正確擋箭牌」的爭議,都只是整個風波的一部份,和其他部分一起催燒玩家的怒火。或許頑皮狗無法控制遊戲畫面外洩,但頑皮狗顯然可以控制其他推波助瀾的因素,例如:
1.不讓自己釋出的預告片讓玩家對遊戲劇情有錯誤預期。2.如果無法好好說明,至少可以不以任何形式回應外洩的內容,來避免實際發售之後玩家發現「外洩的都是真的」之後受到再度欺騙的感覺。3.送Druckmann去上網路禮儀課。
玩家們的怒火是頑皮狗造成的,怒火讓頑皮狗炎上,也讓玩家們容易接受極端想法,認為這才足以表達此遊戲不可忍受的程度。然而就是因此,我們反而特別有理由小心,如果你越在意一個議題,應該越不希望議題當中的討論被模糊焦點。這是為什麼我覺得大家在生氣和憤怒之餘,也值得注意一下,極端詮釋可能會帶來的不好後果。
極端詮釋的壞後果
Druckmann引用Kurt Cobain,字面上宣示「歧視份子不要買我們的東西」,許多玩家把這個說法詮釋成更極端的「對我們東西不滿意的,都是歧視份子」。在前文我試圖說明這個詮釋缺乏根據,在這我想指出,把Druckmann的動態詮釋成比較極端的版本,對事情有壞影響。
我並不是說,如果當初沒人如此詮釋,頑皮狗跟玩家就能溝通順暢。而是說,這個詮釋有很多壞後果,這些壞後果不僅對不滿《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來說是損失,對頑皮狗來說也是:
1.把頑皮狗塑造成一個認為政治正確可以彌補產品品質的遊戲公司。這個說法在談一個遊戲公司對遊戲的整體看法,而它最明確的證據基礎,是一則沒講明到底針對誰的IG限時動態。2.讓頑皮狗在玩家心裡的形象更極端。在不滿《最後生還者2》的意見裡,有些玩家主張,這遊戲強硬倡議政治正確,造成反效果。然而,把Druckmann的IG動態詮釋成比較極端的版本,也有一樣效果,讓玩家對Druckmann更反感。3.讓玩家更容易將不滿發洩在遊戲裡被認為是「政治正確設計」的部分。當然,有很多玩家務實的討論劇情和人物塑造為何不合理。不過在每個大型討論串,都有一定篇幅在指責政治正確。4.讓玩家社群無法回應這個議題底下實際出現的那些歧視言論。在許多討論串裡,如果有人試圖指出「我們可以好好討論遊戲,不用嘲弄角色外貌和性傾向」,其他人就會提到「政治正確擋箭牌」,說這個話題是頑皮狗自己帶起來的。
我認為上述這些事情共同形塑了現在的一些錯誤對立,把想法不見得一樣的人湊成需要互相背書的夥伴,把想法不見得衝突的人湊成對手。
在多數玩家眼裡,SJW、替遊戲辯護的直播主、用歧視回敬歧視的IGN編輯跟頑皮狗形成一個陣營,而不滿《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形成另一個。在這情勢底下,若你喜歡遊戲,容易被說是支持政治正確介入遊戲設計;若你不喜歡遊戲,容易被說是容忍歧視份子。我身邊一些真心基於劇情不滿《最後生還者2》的玩家,也認為現況下不容易找到能好好討論這事情的地方。
要合理評論遊戲,並不需要仰賴極端詮釋,例如受玩家廣傳的6tan的分析、魯蛋的破關心得和IGN日本的評論,以及GamerBee的逆風好評。你可以看出來,這些評論如何協助大家聚焦於他們關心的遊戲。後續我應該也會寫文章說明自己對遊戲的看法。
為何極端的詮釋脫穎而出?
最後,我想順便討論一個背景議題:雖然極端的詮釋有上述眾多缺點,但在各種大眾討論裡,這種詮釋往往特別受歡迎,不管它是否符合事實。不管你參與的是遊戲、政治、社會議題,還是明星八卦討論,大家討論的標的往往容易被塑造成某個極端而簡單的樣子,公眾單位或人物的爭議發言和誇張八卦會被放大,蓋過其他討論和細節。
例如:
● 許多人對韓國瑜最有印象的是「可憐哪!」和「愛情摩天輪」這類沒內容的句子和誇大的政見。● 到現在還有人相信蔡英文的博士學位有問題。● 在川普上任10個月後,依然有51%共和黨人和14%民主黨人認為美國前總統歐巴馬不是出生在美國。
這種現象也不難理解,極端的說法通常比較有趣有梗、容易引發情緒,能成功吸引人討論和轉貼。以術語來說,比起比較保留的說法,極端的說法往往是更成功的迷因,會複製到更多人類大腦裡。
在「政治正確擋箭牌」風波裡阻礙大家互相溝通理解的癥結(我是說,除了頑皮狗的公關和Druckmann的人品之外),並不是遊戲社群獨有的特徵,而是人類社群的萬年問題。如果想要溝通順暢彼此理解,我們有理由避免一時義憤轉貼沒有附上根據的說法、在面對不同意見的時候選擇比較保守的詮釋、並讓自己的評論有可靠基礎。
*感謝在臉書參與相關討論的人和蔡建平在文章架構上的協助。感謝Nanase Bard、Peorth Chen、Kami Lin、石貿元、黃頌竹、Woody Huang、Merlin Ma、小維奈奈 Vi-和Rhaku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