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狸端機買東西隔天才會到?《動物森友會》的時間黏力學
給急著回小島的人:因為這樣可以保證你明天繼續玩。
《集合吧!動物森友會》表現優異,在日本實體版上市三天賣出188萬份。在台灣,你甚至不需要檢查銷售記錄,只要看看社群網站上多少人張貼遊玩截圖,多少人抱怨自己沒得玩,成為「動森邊緣人」,就能一窺這遊戲多受歡迎。
《動森》風格輕鬆、介面操作簡單、有可愛的動物和物品可供蒐集、沒有內建的競爭和打鬥、鼓勵社群互動和分享,註定是款守備範圍廣大的遊戲。《動森》系列的特色之一是模擬真實時間,遊戲裡若有日夜,會依照真實時間輪替,特別節日和需要時間進行的活動,也參考真實時間擺設,例如在4/12之前都有復活節彩蛋出沒,當玩家拜訪其他無人島,遇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發出「來我們島上住吧!」的邀請,對方也要真的等到現實世界的明天才會入住。
模擬真實時間,讓《動森》營造的世界更逼真,你起床後跟島嶼居民一起迎接早晨,吃完晚飯回到島上,也是星光熠熠。有些玩家不喜歡這種限制,藉由修改 Switch 系統時間,來在自己想要的時間點遊玩,或加快遊戲進度,成為「時空旅人」。
「時空旅人」的存在,顯示了遊戲限制和玩家需求的衝突:我已經完成任務,為什麼要等到真實世界的明天,才能得到成果?粗略的答案:
●等待讓經營玩法更擬真,有助於建立你對「我的島嶼」的認同。●等待讓取得的東西更寶貴。●等待增加的時間空白,把取得新內容的節奏拉開,避免內容快速竭盡。
遊戲設計上,這三點都很有探索空間。不過以下我想討論另一個看起來簡單易懂,但也蘊藏許多設計眉角的功能:如果你期待的東西明天才會到,你明天就會繼續玩。
民主選舉的秘訣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增加玩家遊玩時間的電玩設計秘訣則是:讓在玩的玩家繼續玩,讓離開的玩家回來玩。許多手遊時興「體力制」,讓玩家必須耗費能量槽才能進行遊戲,能量槽隨時間恢復,有上限。當玩家辦著正事,想起手機裡遊戲的能量槽快滿了,不玩也是浪費,自然有正當理由掏出來玩一局。
體力制看起來限制玩家特定時候無法玩,實際上則鼓勵了長期持久的遊玩。它避免玩家一次玩太久耗盡興致、讓玩家覺得遊玩機會不容錯過,最後,若廠商願意,也能輕易結合商城課金。《動森》的時間設定也是一種限制,限制你不能「現在」就取得你想要的東西,不管你在遊戲裡多努力採集資源,明天才會蓋好的房子就是要到明天才會蓋好。這些限制減少了玩家的自由,但其實是一些遊戲體驗的核心要素。
沒有限制,《動森》不會這麼好玩
想像一個極端的情況,假設我們取消《動森》裡的所有時間限制和資源限制,不管你想要星星棒、黃金鎧甲、升級完善的房子,或者某個特別可愛的小動物村民,只要在選單勾選,就會馬上出現。
沒有限制的《動森》會變成怎樣呢?它會變成一個完全版的佈置遊戲,你打從一開始就可以造出你夢想中的小島,鬍子、石板步道、仙人掌花園,一應俱全,你甚至可以一開始就自己決定山地和河流的形狀。
這樣的《動森》好玩嗎?老實說,這樣的《動森》你應該不會想玩。
如果你是《動森》首發三天就跑去買的那一百多萬個日本玩家之一,那麼你想要的是從無到有的島嶼經營體驗,而不是一個什麼都有的島嶼模版。你想要的是「親自」憑自己本事蓋好屋子和製作家具,「親自」邀請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入住,而不是從菜單上選好,看著它們隨一陣煙霧出現。
對《動森》這樣的遊戲來說,獲得成果需要資源限制和時間限制,這些限制不但增加(用來肝的)遊戲時間,也營造玩家白手起家開創島嶼生活的體驗。換句話說,這些限制就是敘事的一部份。
在這款遊戲裡,和各種時間限制搭配的細節敘事,也相當合理:
Q. 為什麼在狸端機購買「哩數旅行券」可以馬上取得,買其他東西,卻要隔天才會拿到?
因為狸端機是機器,就好比 FamiPort 和 ibon,它可以即時列印旅行券給你,但東西只能訂購,隔天送貨到府。
Q. 為什麼我在外島邀請小動物來島上住,他們都要隔天才會抵達?
你是多沒禮貌,覺得人家呼之即來?
Q. 為什麼我申請的房屋改建不能馬上改好,要等到明天?
...這是房子不是泡麵。
故事說得如此完整,玩過《動森》,都開始覺得那些要求買什麼就有什麼的簡直是奧客了。
期待明天
時間的限制,讓「明天」在《動森》裡非常迷人,很多東西都在「明天」,只要你明天登入《動森》,就可以取得:
●今天申請的房屋建築和改造、訂購的東西、邀請的村民、募資完成的公共建設●島上每日刷新的四個化石、一個瓶中信●每日登入獎勵300哩●城鎮大廳、商店、服裝店的當日商品●可能出現的行腳商人、可能出現的露營者、可能長出來的配種花卉。
然而,「明天」什麼時候才會抵達呢?《動森》的換日時間是早上五點,所有該刷新的資源都會刷新,該蓋好的東西和送到的貨也都會搞定。早上五點也正好是上班族「如果硬要起床的話也不是辦不到而且偷玩一下也不會妨礙上班」的時段。
《動森》在設計上對時間如此打磨,為了就是成為卓越的時間小偷。
*感謝 Circa Lin 和 JuYa Tsai 給本文初稿的諮詢意見。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