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史上的今天/橫版動作經典《吞食天地》 CAPCOM三國志鉅作
時間正是 2020 年 4 月,理論上該是個春暖花開,人人滿是洋溢幸福表情的好季節,尤其正值櫻花盛開,照理說大家手機裡的 FB 和 IG,應該可以看到親友出遊賞花的旅遊照,偏偏肺炎疫情打亂這一池春水,連家門都不太敢出,更別說出國門了,大家也只能乖乖待在家,拼命玩遊戲,幸好這個月的《惡靈古堡3重製版》,以及《Final Fantasy VII 重製版》,足夠讓大家徹夜沉迷好一段時間。
把時間倒回去 30 年前左右,可能有些朋友還沒出生,當時的小朋友要是不想待在家,最好的去處當然莫過於電動玩具店,那裏有著許多大型電玩機台,就算沒有五元銅板,光是看別人玩也很開心,如同現在看別人實況打電動一樣。
而當時會受到歡迎,且必定會吸引大家觀看的遊戲,通常都是些過關類型的,這其中大概又以 CAPCOM 改編著名漫畫《吞食天地》(天地を喰らう)所推出的遊戲最受歡迎,一方面也是因為三國志題材的故事相當受到男孩子喜愛,而且當時的遊戲會寫漢字的不多,吞食天地剛好就是其中一個,日文看不懂沒關係,劉備、關羽、張飛的名字絕對一看就明白吧!加上人物的大特寫畫面又帥又有魄力,短時間內由它而起的三國旋風就這樣而起。
吶喊聲與大魄力畫面讓人忍不住停下觀看
1989 年 4 月(詳細日期已不可考),CAPCOM 在大型電玩基板上推出第一款《吞食天地》遊戲,類型算是帶點射擊感的 2D 橫向強制捲軸動作遊戲,玩家可以從四名角色:張飛、劉備、關羽,以及趙雲之中挑選一位進行遊戲,遊戲中你得不停地按攻擊鈕,騎乘在馬上揮動武器攻擊迎面而來的敵人,可以連打按鈕使出劍氣,也可以如同洛克人般按住攻擊鈕集氣使出強力一擊,還可以消耗生命值使出各種特殊輔助攻擊。
遊戲搭配著武將們出招的吶喊聲,以及人物的頭部圖像說話台詞,過關時還會有全畫面的圖像演出,佐以許多漢字的表示,加上當時創作該作品的本宮廣志(本宮ひろし)老師所繪製的三國人物實在很帥氣, 甚至還影響到後來的三國題材遊戲(趙雲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時間許多台灣的男孩子們,都喜歡上這款遊戲,更因此迷上三國故事(小虎我就是)。
改成 RPG 也同樣好玩的吞食天地
在大型電玩版推出的隔月,5 月 19 日,吞食天地也在任天堂 FC 紅白機平台上推出一款同名遊戲,只可惜這並不是一款跟大型電玩版本同樣玩法的動作遊戲,而是如同《勇者鬥惡龍》那般的 RPG 文字遊戲(當年只要看到一堆日文字的,老闆都統稱「文字遊戲」)。
猶記得小時候興高采烈地買回家,原本正打算要享受連打按鍵聽見「呀呀呀」叫聲的快感時,豈止映入眼簾的畫面跟想像的完全不一樣,幾個小人在地圖上走來走去也不知道要衝啥小,莫名其妙就遇到黃巾賊打起來,一堆日文指令也看不懂只好亂按,那個放學的午後就這樣讓人充滿無奈的悔恨,直到心不甘情不願的關掉電源去吃晚飯。
但好在那時有個單位,拯救許多不識日文的男孩心靈。「華泰出版社」的威名相信老玩家必定都知曉,它們的攻略本當時小小一本就貴鬆鬆,卻是帶領少年們解開無字天書的關鍵之鑰,也託攻略本的福,才逐漸明白這款吞食天地的 RPG 在玩些什麼,了解之後更發現它獨有的樂趣,進而廢寢忘食,作夢都在想著和司馬懿的三連戰要怎麼分配策略值,多年後也永遠記得那爆表兵力的落鳳坡練功密技。
風靡大型電玩間許多玩家的經典之作《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戰》
或許是因為 CAPCOM 自家的《街頭快打》(Final Fight)與《快打旋風》(Street Fighter)實在是太紅了,所以後來的遊戲很多都有些這兩款作品的影子,就連原本是騎馬打仗,帶點射擊遊戲味道的大型電玩版吞食天地,到了《吞食天地2 赤壁之戰》(天地を喰らうII 赤壁の戦い)時,竟然也搖身一變成為橫向卷軸,類似《雙截龍》那般的打鬥動作遊戲。
儘管遊戲型態大革新,但好玩度不減反增,當時可以三人一起共同作戰算是個創舉,也是個趣味點。可選擇的人由四人變成五人,劉備離開加上黃忠與魏延兩位猛將加入戰局,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動作,還可以利用搖桿的各種組合操作,使出各種猶如格鬥遊戲的爽快必殺技,當時一推出,真的吸引更多玩家佇足,大家都在研究怎樣出招接招,以及哪裡有隱藏道具。
這款大型電玩版的二代,將話題和投幣數都炒至一個高峰,算是相當成功的續作,也改編部分要素(三人變為雙人)移植到 PlayStation 和 Saturn 等次世代主機上,到現在還是可以在 CAPCOM 推出的懷舊合集裡面,玩到這款遊戲,也算是玩家的福音了。
未再有續作實屬可惜
當初《吞食天地》這部漫畫在連載時,其實故事走向並非是正統三國,而是參雜著神話與科幻元素,故事也只畫到群雄四起同往泰山爭頂即收尾結束,卻沒想到改編成遊戲的影響力大大超越原作,算是始料未及。比較可惜的是後來 CAPCOM 後來就沒再推出過上述作品的續作,玩家只能透過懷舊合集體會舊時光。
同類好文
遊戲史上的今天 /黑V馬遜槓!SNK《越南大戰》 讓你不...
1987年就是神作!KONAMI《月風魔傳》究竟是什麼來...
角落漫談/HADOKEN!格鬥遊戲需要翻譯?讓我們從《快...
《真人快打》上映前導讀 舊版電影《魔宮帝國》與新版差異比...
好的解謎遊戲是怎麼煉成的?解析華麗又充滿遺憾的《微縮世界...
遊戲史上的今天/PS2陰陽師主題《九怨》 From S...
想在遊戲裡當個十惡不赦的壞蛋?其實多數玩家不願意這樣做
台灣手機遊戲榜七年回顧 這些遊戲你都有跟上嗎?
遊戲史上的今天/滾滾滾!《塊魂》 新感覺動作遊戲讓大...
角落漫談/「畫功、畫風、畫工」傻傻分不清楚?想筆戰就別再...
從《生死格鬥》到《忍者龍劍傳》 板垣伴信職涯的逆境與巔峰
角落漫談/遊戲預告的魔力與陷阱:從拉我入坑的《血源詛咒》...
遊戲史上的今天/SS招牌《飛龍騎士》 解放3D性能的一代...
Cygames集大成之作?分析日本暢銷手遊《賽馬娘》爆紅...
狂人板垣伴信《生死格鬥》的開發秘辛 墨鏡背後是看不穿的人...
遊戲史上的今天/ 令人難忘的三角頭《沉默之丘》 沉寂多...
《寶可夢 晶燦鑽石/明亮珍珠》你是興奮還是失望? 一位老...
遊戲史上的今天/忍者潛行先驅《天誅》神不知鬼不覺才是真...
全球玩家迷修仙!《鬼谷八荒》製作人:做遊戲就像逆天改命
遊戲史上的今天/劇情神作《異域神兵》 原可與FF7齊名的...
遊戲史上的今天/初代PS《流浪者之歌》 重製遙遙無期的法...
電玩小辭典:「負重」 倉鼠玩家表示痛苦,遊戲為何要限制攜...
遊戲史上的今天/大家都想盜版的《快打旋風2》 這些BU...
遊戲史上的今天/經典多主角RPG《復活邪神》 這次你要選...
遊戲史上的今天/行雲流水的連招《守護者列傳》 動作格鬥R...
《電馭叛客2077》為何需要第一人稱?看「賽博龐克敘事」...
遊戲史上的今天/N64《任天堂明星大亂鬥》 風靡世界的嶄...
劇情逐漸哲學 《電馭叛客2077》之「我是誰?我在哪?我...
遊戲一定要有簡單模式?現在有更多「輔助機制」幫助玩家調整...
《電馭叛客 2077》「夜城」背景速讀 最初目標是打造無...
角落漫談/從射鵰英雄傳到惡魔靈魂 中文化對遊戲推廣有多重...
《刺客教條》系列長評:那個真.刺客教條的美好年代
《刺客教條》系列長評:不再「刺客」的刺客教條
先上車後更新 《電馭叛客2077》短評兼談現代遊戲的BU...
藉著《電馭叛客 2077》 CDPR在中國正踏出巨大的一...
遊戲史上的今天/藍色獵人《洛克人X》帥氣登場,突破元祖再...
《電馭叛客 2077》彩蛋大蒐集:從《巫師》《攻殼》到《...
《電馭叛客》系列世界觀總整理!從桌遊到電玩時間軸一次理清...
「電馭叛客」還是「賽博龐克」?淺談在地化翻譯的推廣之難
遊戲史上的今天/《ICO迷霧古城》淒美問世 「絕對不放...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