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力全作品大盤點(一):一切的起源從《風之谷》說起
嗨各位我是井川一,如果說真的有一個名號可以代表日本動畫這個金字招牌的話,那我想最適合的答案或許就是吉卜力了吧,吉卜力工作室跟旗下眾多動畫人他們的傳奇性我想是絲毫不需要我贅述的,它不單單只是一個招牌,而是一個自成一格的文化。
對日本人來說,吉卜力這三個字絕對不亞於邪惡的迪士尼大帝國,它的領頭人物,宮崎駿更是可以被稱作「生ける伝説,活著的傳說」的國寶級存在,只可惜在台灣,因為距離宮老號稱「息影之作」的《風起》都已經過了快6年,所以吉卜力這品牌的影響力確實有在減弱。
但如果真是這樣那也實在是太可惜了啊,所以我們今天,就來發神經的一次回顧所有吉卜力的正式作品吧!
《風之谷》
故事背景設定在一個浩劫後的世界。我們的女主角娜烏西卡為了拯救被鄰國侵略的故鄉,而展開的一連串冒險。《風之谷》最早是改編自宮崎駿自己畫的同名漫畫,最一開始是被計畫要拍成大概10分鐘拿來參展的短片,然後再來是當時70分左右的OVA,最後才變成我們現在看到的大約2小時的長篇動畫電影的形式。
《風之谷》雖然已經非常有我們熟知的那種吉卜力特有的那種,繪本式的奇幻質感,不過本作的世界觀設定大體上還是能被歸類在後啟示錄風格的廢土世界,像是不能吸進肺裡的腐海孢子之類的。並且《風之谷》的出現也基本算是定下了宮崎駿作品那幾個特定的標誌:,如女性主角,模糊的正邪善對立,對於戰爭,環保的思考,以及短髮跟蘿莉等等。
雖然真要仔細檢視的話,《風之谷》這部片其實各方各面都還蠻明顯可以看出宮老他當時一些比較青澀,還不夠純熟的地方,就像主題應該是跟本作最接近的《魔法公主》,它在闡述某些概念的時候就有講得比《風之谷》清楚很多。
或者是主角娜烏西卡過於聖女貞德式的塑造,攻殼機動隊的導演押井守就有表示過:「他其實從來都不喜歡娜烏西卡,因為觀眾看不到她究竟為何而奮鬥的動機。」
不過本作的成功依舊是無庸置疑的,《風之谷》直到現今依舊是吉卜力最具影響力的作品之一,就如作中的毀滅性武器巨神兵,就是後來庵野秀明的《新世紀福音戰士》中使徒的原型;或者是台灣時事頻道志祺七七,就也有表示過他非常喜歡《風之谷》跟裡面的王蟲。
《天空之城》
在《風之谷》上映並獲得極大的成功後,宮崎駿一夥人成立了我們現在所熟知的吉卜力工作室,而他們成立後的第一部正式長篇電影就是我們接下來準備看到的《天空之城》啦。
但是其實呢,《天空之城》的誕生並不是我們想得這麼風風光光,其實是因為當時宮崎駿跟他的好搭檔高畑勳,之後拍了一部教育用的小電影:《柳川堀割物語》並不怎麼成功,所以他們才為了還錢而立了《天空之城》這個項目。
《天空之城》故事講述一個擁有神秘飛翔之石的少女席塔,與一個父親夢想找到傳說中的《天空之城》的少年,帕茲兩個人的冒險之旅。
《天空之城》的靈感來源為宮崎駿小學時想的故事,因此劇情架構一改《風之谷》那種複雜的正邪關係,成了一部非常黑白分明,正義打敗邪惡,簡單王道的英雄歷險。
雖然少了一些深度,不過可以看出故事的整體架構比《風之谷》流暢了非常多,而且到了最後一刻,宮崎駿的確還是給這部作品留了一些思考空間,也沒有跳出宮崎駿作品一貫的中心主旨,也就是「和平」。
也正如此,更為通俗、大眾化的《天空之城》,才成了廣大族群珍貴的童年回憶,像是「星期一的豐滿」的作者比村奇石,就有玩過一次《天空之城》的梗,不過最具有文化意義的,我想應該還是只要每次電視要重播《天空之城》,當男女主角喊出:「巴魯斯!」的時候,推特的伺服器絕對會被滿滿的巴魯斯給刷到爆炸這一個社會現象吧XD。
當然還有久石讓音樂中數一數二經典的《天空之城》主題曲,我相信全台灣的小孩大概沒有人直笛不會吹這首歌。
《螢火蟲之墓》
吉卜力首部不是由宮崎駿導演的作品,在吉卜力成立之初,除了領頭的鈴木敏夫,德間康快,宮崎駿外,還有另一個經常在媒體上會被視作宮老一生的勁敵的人物,也就是本片的導演高畑勳,跟以充滿想像力的世界觀塑造為最大強項的宮崎駿相比,高畑的作品更趨寫實,而《螢火蟲之墓》則完全體現出了這一點。
《螢火蟲之墓》改編自野坂昭如的同名自傳小說,講述二戰時期,主角清太&妹妹節子求生存的故事,雖然《螢火蟲之墓》的劇情並沒有特別大的高潮起伏,但本作真正的強項其實是在於它沈重到讓人喘不過氣的殘酷。
這部片被票選為「看完讓人心情最沈重的電影」不是沒有原因的。在這部片裡面,你會體驗到任何你能想像的絕望,父母不在,糧食缺乏,親戚冷漠,妹妹還小,自己也還小,做什麼事都不順遂,但你身上最大的負擔,卻同時也是你唯一的生存意義的那種一蓮托生(生死與共)之感。
特別是主角窮到必須去當火場小偷,搜刮逃難的人不要的家當,只為了求生存時的那個瀕臨崩潰的大笑,真的是非常讓人不忍直視的一個橋段。倒是說實在的,這部片到底為什麼可以在幼幼親子台播出啊這⋯跟月光光閃亮亮復仇鬼(海綿寶寶)還有把石板還來(膽小狗英雄),堪稱童年三大陰影啊。
《龍貓》
就在高畑勳的《螢火蟲之墓》上映的同一天,吉卜力的另一部電影,《龍貓》也同時上映了,跟前一部那個沈重到令人喘不過氣的調性不同,這次的龍貓是一部非常悠閒、充滿童趣的家庭小品,《龍貓》的故事背景設定在昭和33年(1958),劇情講述草壁一家的爸爸,姐姐跟妹妹,為了就近探望生病住院的媽媽而舉家搬到鄉下後,這兩姐妹與神秘生物龍貓的溫馨日常故事。
因爲這部片誕生於上映當時1988年的整整30年前,跟當時正處於泡沫經濟蓬勃發展的日本相比《龍貓》所呈現出的那一種非常古早味的鄉村風情還有人情味,勾起了非常多日本人的鄉愁,不過我想這部作品最大的成功點,果然應該還是在這隻「日本的國民神獸」ー龍貓身上。
龍貓在電影裡面是一個類似掌管豐收的山神之類的存在,不過呢其實劇情從頭到尾也都沒有特別解釋祂跟貓巴士究竟是什麼來歷,事實上,祂們其實出場的時間加起來可能都不到10分鐘,
那是因為《龍貓》的內核,依舊是一部講述家人間情感的家庭劇,一個跟把太多負擔扛在自己肩上的姐姐ー皋月;還有一個懵懂無知的妹妹ー小梅,她們兩個無助的時候,龍貓跟貓巴士就會出現來幫她們一把,就是這樣的一個簡單但溫馨的故事。
上映之後,雖然說《龍貓》的評價依舊不俗,但因為兩部片同時上映的負擔實在過大,使得吉卜力還是虧了一點錢,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龍貓這個形象在將來就直接成了最能代表吉卜力的正字標記。
《魔女宅急便》
轉眼間,一下子就來到了1989年,也就是平成元年啊!吉卜力的第一部平成作品,《魔女宅急便》就在這個值得紀念的年份誕生了,故事講述一個鄉下的小魔女,琪琪,前往大城市修行時所遇上的風風雨雨。
雖然《魔女宅急便》披著看似如此魔幻的外衣,但它的骨子裏其實是一個非常簡單,寫實的鄉下少女來到大都市體驗人情冷暖的故事。
主角琪琪從原本充滿人情味,她出發都還會有一群朋友來送行的小村子來到一個發達的大城市,但是在做宅配的過程中,她體驗到的卻是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那一種別人滿懷心意送過來的東西,收到的人卻不屑一顧的失落感,而如何適應,接受,並成長就是琪琪必須面對的最大課題啦。
所以說本作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呃不,我覺得它就是琪琪的青春成長日記,就如《魔女宅急便》上映前的宣傳標語:「雖然偶有挫折、但我還是過的很好。」
對了,本片的男主角蜻蜓,是由「工藤新一」配音的,雖然他的顏質要說很高嗎...?倒也還好,但他在這部片裡追求琪琪的撩妹技術之高,看來也為後面的霍爾、白龍、猫男爵,還有聖司等幾位經典的吉卜力男神鋪好了路呢。
倒是有趣的是,琪琪這個角色是參考製片鈴木敏夫的女兒所創作的,波妞也是參考吉卜力其中一位原畫師近藤勝也的女兒創作的,甚至《風之谷》的主題曲也是請來久石讓的女兒唱的,所以宮崎先生你⋯
《兒時的點點滴滴》
緊接著我們看到的第二部由高畑勳執導的作品,《兒時的點點滴滴》,我想在吉卜力的電影裡面這應該也算是數一數二冷門的了。劇情講述27歲的OL妙子,她在回姐夫鄉下老家的車上回想起童年的一些印象深刻的回憶的故事⋯
這部作品是由女主在鄉下渡假,跟她小學五年級的兩條時間線交叉構成的,本作可以說是完美的呈現了小學生血淋淋的生態體系,各種誰喜歡誰的小八卦,營養午餐出現不敢吃的東西,或者是女生來月經會被男生捉弄等等。
而且當看到女主角,她不懂為什麼分數除法要倒過來乘;還有跟喜歡的人講到話就興奮到好像飛上天這些橋段時,我就像是看到了小時候的自己一樣,心裏突然湧上了一種感到懷念的同時、又覺得尷尬到不行的羞恥感,因為這些都是我,相信也是很多人小時候都有過的經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