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回歸》PC版評測:手把射擊苦手福音 幀數穩定畫質無虞就等一台湯瑪士

遊戲角落 Chester
圖/擷取自 PC 版(最佳品質無光追,下同)

PS5 獨佔大作《死亡回歸》(Returnal)終於來到 PC 啦!雖然晚了近兩年,但正好是遊戲更新到最完整、平衡的時候。至於 PC 版表現如何呢?讓我們再一次重溫舊夢吧。

筆者配備 Ryzen 5 5600x、RTX 3070,在 2K 狀態下畫質全開及可以穩 60 幀,開上低階光追在部分場景會小掉幀,但算可接受範圍,只要再微調其他開關,都能得到相當穩定的幀數。遊戲也支援 NVIDIA DLSS、AMD FSR 與 NVIDIA NIS 的選項,盡量滿足各種配備的玩家。PC 版也另外提供了效能測試,讓玩家能在最佳體驗下遊玩。

截自 Sony 官方 blog

不過本作獨具特色的光影特效與大比例陰溼灰暗的場景,只要配備不要差得太誇張,最低輸出下,畫面效果依然良好,不會太出戲。至少對筆者這種木眼來說,還是穩定幀數最舒服,尤其本作講求快節奏及閃躲彈幕的戰鬥玩法,Lag 更是大忌。

除此之外,這次也新增了 21:9 與 32:9 的超寬螢幕格式,甚至可以將遊戲中的個人電腦(裝備介面)直接塞到畫面裡,獲得原版沒有的體驗。可惜我無福消受。如果你擁有如此配備,相信在 BOSS 戰中能感受到更壯闊刺激的視覺饗宴。

PC 版的另一好處,就是可以使用滑鼠鍵盤這點了。相信許多人在家機上玩這款遊戲不是因為本身太困難,而是手把射擊苦手。親自嘗試後,鍵鼠的手感不錯,包含細微的速度校正,還能自定義按鍵,而且許多道具跟功能鍵分開分布,減少誤按的狀況。

雖然如此,《死亡回歸》畢竟原是家機獨佔作品,手把操作調教得可是相當絲滑順手(還能用 Xbox 手把玩索尼獨佔呢!)。加上本作比起射擊更偏重動作要素,有大半時間都在衝刺閃躲與 3D 平台跳躍,讓筆者最後還是決定重回手把的懷抱。

此外,目前 Steam 已經能良好支援 DualSense,出色的環境音效回饋,與自適應扳機,非常推薦大家。加上本作操作有個設定是 L2 半按為瞄準,全按是次要攻擊,如果沒有這個扳機的阻力,就容易按錯,相較其他手把更加有優勢。

說了這麼多,即便筆者相當喜歡這款遊戲,甚至在早期容易當機且難度更不平衡的版本中跑到全成就,要推薦給別人還是得三思一下。

其一,《死亡回歸》雖然標榜 Roguelike 要素,甚至是難得的 3A 規格類型,但跟市面上熱門 Roguelike 遊戲在多元玩法跟關卡變化上薄弱許多。本作更像是街機式的彈幕射擊通關遊戲,只是做成隨機迷宮的形式。

其二,誘因不足與不夠大眾。Roguelike 遊戲要吸引玩家重複遊玩,不外是新鮮的戰鬥體驗及逐漸拼湊的碎片劇情。先不論戰鬥,本作的故事實在太撲朔迷離,雖然背景設定融合了《異形》跟其他未知恐怖要素相當吸引人,但當你農大量輪數獲得的仍是難解的隻字片語,筆者認為對於部分玩家來說稱不上是動力之一,只能說是戰鬥後的附加彩蛋。

其三,是它每一輪都需要花費相當長的時間,新手玩家預估一輪就需要 3 小時(不含失敗時間),容易疲勞。若你只想把主線通完,拿到最後動畫結局,最快應該 15 至 20 小時內就能達成。這就與常見那種動輒破百小時的 Roguelike 遊戲相差甚遠。

當然只要沒有這種預期心理,《死亡回歸》仍然是難得的 3A 遊戲類型。如果還在猶豫,不如試試看開發商 Housemarque 的舊作,俯視角的彈幕動作遊戲《Nex Machina》,《死亡回歸》基本上就是《Nex Machina》的最終體現,只是配上更壯觀的聲光特效、無礙的順暢操作、一流的打擊回饋與極佳的 3D 平台動作體驗。

《Nex Machina》 圖/擷自 Steam

如果有意願入坑,也可以參考遊戲角落先前的早期版本無雷遊玩小訣竅,版本雖然較舊,仍有一定參考度,但建議自行摸索更有樂趣。

小結:

整體而言,筆者對 PC 版移植版相當滿意,但還是想感嘆《死亡回歸》真的是生不逢時。本作在 PS5 銷售最困難的時候獨佔發售,加上種類小眾,讓這款遊戲討論度一直都不高,雖然有上述缺點,仍是希望本作獨有的魅力能被看見,開啟續作的可能性。這次隨著 PC 版的推出,也更令人期待自製地圖的出現,以延續本作的壽命。(如果有湯瑪士小火車當然就更棒了!)

期待這個經典的菁英怪變成湯瑪士小火車的那天。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 Steam 評論中還是有部分玩家回報,遇到無法開啟遊戲跟卡頓問題,還有連線系統使用 Epic Online Services,引發批評。實際上這應該是用作與 Epic Games 跨平台雙人連線使用,但畢竟未於商店公告,讓許多玩家感到不滿。有興趣但有疑慮的玩家還是可以先觀望一下,等待更新或官方回應。

死亡回歸 Roguelike PS5 Steam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