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擱淺》前三章劇透心得:最大的災難是人們停止交流
《死亡擱淺》(Death Stranding) 即將在11/8正式發行,當個後末日世界的送貨員,有人喜歡、有人難以接受,有關個人喜好問題。但重要的是,我們可以從小島秀夫的遊戲感受到什麼?創作者想要帶給玩家什麼啟發?以下就《死亡擱淺》遊戲前三章的內容與劇情,和大家分享筆者的遊玩心得。
後末日的美國無須偉大,只求再次完整
「建立連結」可以說是遊戲的主軸,玩家必須重新把後末日的美國連接起來,讓開若爾網路(一種黑科技物聯網)佈滿整個國家。在末日之前,美國是個科技極端發達的國家,網路連結整個國家,每個人都可以3D列印出自己想要的東西(包括核彈)。但是,後續世界各地都發生了名為「死亡擱淺」的毀滅性災難,美國也不例外。於是在災難之後,原本緊密連結的國家變得分崩離析,國家、政府的概念蕩然無存,物資的運送也出了問題。
而玩家扮演的Sam Porter Bridge,受到「Bridges」組織兼總統女兒亞美利的委託,要重新把美國境內每個分離的節點重新連接起來。悲觀的主角認為就算把美國重新連接起來,那些來自死亡世界的「BT」也不會消失,人類終究一死。他個人只是想要前往西岸救出亞美利,才勉強答應這項任務。
建立連結,過程艱辛卻又酸甜
在前三章建立連結的過程中,因為地形相當險惡,玩家往往好不容易才會開啟新的網路節點。在前三章的內容裡面,筆者本人最感動的就是在第二章的最尾端,要前往港結市啟動網路的過程。
一方面,第二章因為前期沒有對付敵人的手段,但送貨路徑上卻會接連遇到謬爾驢人和BT,玩家也沒有外骨架可以背負更多貨物,常常需要平衡身體,而港結市算是為這段艱辛旅程做了總結。
另一方面,因為路況不熟,筆者從南邊不可行的山路差點往下跌落,之後往北修正路線到可走的道路,但是沒想到路上卻出現一堆BT,雖然當時手上已經有「回歸者」血液的手榴彈可以對付,但是物資相當不足,必須適度潛行。老化接觸物體的「時間雨」又無情地下著,也必須修復被雨水腐蝕的貨箱。
不過,一旦通過BT之路,雨過天晴,也到達可以俯視港結市的高點,心情真的是相當感動。內心吶喊著:「終於到了!」而小島秀夫在這裡也很適時又貼切地開始播放Silent Poets的〈Asylums For The Feeking feat. Leila Adu〉。這時候,因為風景和配樂太美了,在下坡路的時候,真的會感受到建立連結帶來的成就感和希望。
人與人之間的連結也是如此吧,好不容易建立的連結,卻又會受到各種外在內在因素干擾而變質,能夠擁有像家人、朋友、愛人這樣的長期連結真的非常珍貴。
巧妙的連結隱喻
遊戲中用了許多與連結有關的隱喻,主角的全名Sam Porter Bridge,Porter送貨員是把人和物連結起來的人,Bridge則是建立連結的橋樑。而主角的舊名Strand更是呼應遊戲名稱,正面意涵與繩索、羈絆之意,而負面意涵有擱淺、死亡之意。而主角戴在右手上的手銬,同時也是接訂單與規劃路線的資訊中心,並和主結市在內的「Bridges」組織成員緊密連結。
註:其實組織成員在前期玩家仍對他們認識有限,玩家可以盡量在每個結點達成五星,解開更多資料與額外內容。
再來,亞美利送給小時候主角的捕夢網,也具有繩索與牽絆的雙重意涵,是兩人情感緊密連結的代表物。主角小時候回送給亞美利的繩結飾物,一樣有著羈絆與「結」的隱喻意象。或許在故事後期會有關鍵的作用?
還有,玩家會在第二章最後遇到支持分離主義的「狂人」組織首腦「席格斯(Higgs)」,對,和俗稱上帝粒子的希格斯玻色子同名。遊戲中資料顯示,「席格斯粒子」是讓宇宙保持有序,將原子拉在一起的關鍵存在。席格斯以前曾經致力於美國重建主義,為西半部的貨運奉獻心力,並且和負責東半部貨運的Fragile共同稱起美國的物資流通。但如今卻崩壞成這樣,並且還重重傷害了Fragile,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
最後,遊戲中常會看到BT的手印,BT對人類有著一種執著,想把人類拉進生死之間的「冥灘」,在資料設定中「BT手印」也被視為是想要和現世產生連結的一種表現。
讓那些離群索居的人跨出第一步
到第三章,玩家會遇到三位離群索居的「末日準備者」,也就是那些不信任國家,自己建造庇護所,並且在「死亡擱淺」發生之後,打算在庇護所待到老死的人。這三位「末日準備者」分別是:工程師、匠人和長老。這裡很明顯看出,小島秀夫對於川普建圍牆與英國脫歐現象的批判,建圍牆等於是讓溝通斷絕,而英國脫歐現象則是資訊流通受到阻礙,不信任集體組織的力量。
工程師算是態度最開放的人了,他內心渴望連結,只是需要有人先向他釋出善意,他也會很樂意地跨出第一步。而匠人則是輕度不信任,但是當主角幫他找回他最喜愛的工具時,他也開始發現自己的封閉心態,雙方開始互通。
裡面最頑固的就屬長老,即使主角幫忙送藥,但他一開始認為,我只想和「Bridges」組織簽約獲得藥物,我並不想加入UCA的國家網路。不過,當主角幫忙多次送藥之後,他發現如果沒有主角幫忙,他可能也沒辦法活得這麼輕鬆,於是老人也開始軟化了,最後願意加入UCA。
總結:最大的災難是人們停止交流
小島秀夫在《死亡擱淺》這款遊戲巧妙呈現了同理心、同情心、利他主義與利社會行為的綜合表現。從前三章的內容來看,個人認為「死亡擱淺」就好像暗喻著因為人們離群索居、互相不信任,最後導致社會負能量的大爆發。
而在這樣的「災難」之後,我們要試圖重新找回連結,重新找回信任,但是建立聯繫是困難的,而每個人也都是珍貴而獨特的。最重要的是,「災難」之後人們還願意交流。如果一切停止交流,那麼個人認為就會像熱力學的「熱寂」假說一樣吧,社會停止互動,一切情感表達與資訊都受到阻塞,無疑是最大的災難。
最後,謝謝小島秀夫製作的這款《死亡擱淺》。
留言